文:劉孟儒|攝影:陳立賢、涂開司、劉田
台灣女力藝術崢嶸!要讓更多藝文愛好者看見臺灣女性藝術家強大的力量!由知名藝評家陶文岳所策展的「女性藝志」創作展,日前在宛儒畫廊舉辦座談會,會中邀請創作人邱雨玟、陳又伃、楊林、蕭逸玫、謝宛儒一起暢談女性在創作這條路上的艱辛與其創作理念,讓與會人能更深刻了解作品所呈現的意念。
這次的聯展作為藝術交流和推廣平臺,引領社會大眾多認識臺灣女性藝術家,讓大家都能看見女性藝術家在創作上的無限潛能。知名藝評家陶文岳邀請民眾從女性藝術家聯展探看女力藝術崢嶸,陶文岳說明,這6位女性藝術家用不同的觀點來表現她們對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的看法,呈現女性特有的思辯方式。
據了解,陶文岳持續策劃許多藝術展覽,累積豐富的藝術文化資產,除了作為藝術文化發展的見證,更盼望透過每一次的藝術活動,主動為文化藝術搭起平臺,希望讓臺灣的美好走向世界、讓世界上更多藝文愛好者看見臺灣藝術的強大力量,見證藝術崢嶸。
這次的「女性藝志」聯展,展出至8/2日止,策展人藝評家陶文岳表示,法國巴比松畫派的著名田園畫家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 1875)曾說過:「為精神自由、為永恆而畫。」但,女性在傳統社會裡,要成為一位專職創作者又比男性更加有困難度,特別是當有了婚姻與家庭,往往付出的心力要比男性更多,如果對藝術創作沒有具備強大毅力、韌性、堅持與熱情,最終很難成為藝術家。
台北宛儒畫廊基於女性藝術家的創作值得被長期關注與研究,特別在七月以「女性藝志」為策展主軸,邀請台灣女性藝術家包括:林美蕙、邱雨玟、陳又伃、楊林、蕭逸玫、謝宛儒等共六位參與展出。在座談會中,策展人陶文岳首先拋出的問題是什麼原因讓她們成為藝術家?有趣的是,這群藝術家紛紛表示,藝術這路是條不歸路,陶文岳剖析,想做藝術家就是一場無止境的搏鬥!藝術家也沒有退休的時候,只有畫不動的時候,每個人對美都有不同想法,從抽象到具象,再從具象到極致變成抽象,藝術充滿各種可能性,也是很絕對的事!
然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曾風靡於台灣演藝界的玉女歌手楊林,近幾年的創作從釘子符號系列回歸轉到自畫像系列的創作。楊林表示,會踏入藝術領域,是她當時對於從事20年的演藝生涯已顯倦態,後期其實就已在習畫,一頭栽進繪畫的領域就成了她的不歸路,由於楊林是虔誠的基督徒,所以她的畫作發想,都是從聖經而來,比如鏡子系列的自畫像,就是來自雅各書。
宛儒畫廊的負責人謝宛儒,同時也是這次「女性藝志」的創作人之一,她說,原先她在美國當家庭醫生照顧別人爸媽,也學了聲樂有8年,但,內心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她夢想回台灣照顧爸媽,追尋自己的夢想,突然有一天開始畫就停不下來,而讓她最悸動的是當她在創作「命の鼓動」紅黑的色彩,讓她心跳不已,更讓她覺得這就是她想追尋的,為此她想分享藝術的美,追求人生的真善美!更認為不論什麼國家的人都可以透過藝術交流!
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設系碩士的蕭逸玫,她表示她小時候很靜,有一回她和媽媽去大賣場,看到彩色筆和圖畫紙就不走,於是媽媽就買給她,她就一整晚不睡,將整本畫冊畫完也開啟了她對繪畫的天份,她認為要從事藝術就要有叛逆因子,女性藝術家會相對比較艱辛,而現今能堅持下去都是男生,可能在於有太多退路,如回歸家庭等的誘惑。另外,她過去也是喜歡畫自畫像,但畫廊認為沒市場,她負氣之下後來就畫局部特寫,結果畫廊居然說沒有臉超棒,讓她感到啼笑皆非,而是創作一系列沒有臉的畫作,她認為是一種內心的反撲!
曾得過2019年高雄市美展「高雄獎」的陳又伃,還曾思考自己能否成為藝術家,能養活自己嗎?也曾在博物館畫壁畫,但有股聲音告訴自己必須面對專職創作、似乎就是逼著你出來做這件事,此次展出的磁磚系列與澎湖系列,讓她面對自己年輕時的自己,對於當初的抗拒傳統,她自己解析是對傳統的不認識,透過畫作對傳統有更深刻的了解,更有一種贖罪的感覺!而面對後疫情時代,她認為創作可以療癒自己。
另類創作者邱雨玟,2006年以水為意象的題材創作發表,探索水與女性,水與自然界的關係,她表示幼年時她封閉自己,沈浸在自己的世界,對女性創作者而言,女孩會憧憬愛情,但,當有天覺得失落,她就覺得該做點什麼,但她又不敢畫畫,怕走不出大師影子,也不知為何丟掉畫筆,於是有天拿剪刀亂剪,以剪紙亂剪後就有一堆符號跑出來,不斷的發呆跟自己相處和對話,就越發認識自己,她覺得紙張很輕、軟弱、柔性,這是紙的特質沒有好壞!最後剪紙就成為越來越符合自己想要創作的東西!而特別喜愛以水、女性議題為創作主題,同時去掉工藝性、透過自然光、打燈、將亂剪轉化成為藝術性。
陶文岳強調,這六位藝術家長期創作於藝壇,各自擁有不同的創作風貌,在後疫情時代,藝術屬於精神領域食糧藝術,雖然不能當成治癒病毒的特效藥,但卻可以用來撫慰此刻極度匱乏與恐懼的世界。這六人女藝術家長期專注於藝術創作,宛儒畫廊的「女性藝志」創作展正可視為精神世界的探索延伸,持之以恆的能量或許也顯示不屈服於病毒的發聲,期待未來疫情趨緩並被消滅,回歸於純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