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碧華|圖:琉璃工房|責任編輯:徐偉珍|核稿編輯:邵正宏
近30多年來,國際玻璃藝術圈已經很少人不知道Loretta Yang楊惠姍了,在她的伴侶張毅看來,「他們也都知道她是來自台灣,雖然玻璃藝術圈很小,但至少當人家提起台灣時,是有人知道Loretta Yang的,而不是只知士林夜市的大餅包小餅!」這也正是張毅所在意的文化!
張毅認為,事情是一體兩面的,要讓人家知道你是誰,你也要知道人家是誰?比方你說自己很喜歡玻璃,但人家會問你:「你有做玻璃嗎?這就是交流!」包括前期也投入收藏。
受邀來參加英國展的大師Colin,琉璃工房的同事刻意問他知不知道Loretta Yang?不料Colin馬上就回說,早在20多年前就知道她了!
楊惠姍聽了真是意外又高興。「要知道,Colin可是全球知名的玻璃藝術大師呢!不僅是現代英國幾乎所有知名玻璃藝術家都做過他的助理,而且全中國各大學的玻璃系也都幾乎全出自他和老師Keith Cummings的訓練。」
針對英國玻璃藝術的訓練,楊惠姍也刻意的詢問了他們的學程。原來所有要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唸書的都必須先有實做兩年以上的經驗,可想見Colin的地位。
不惜工本 幾近瘋狂
「要知道,他們很多人是不認識台灣在那裡的哦!」想一想,他們這次為什麼肯把東西寄來給琉璃工房呢?張毅說,是花了20年建立出來的努力。加上1995年,就辦過大展,英國的大學也都親自去過。
在張毅眼裡,楊惠姍專注起來就是那麼投入,開始創作玻璃藝術之後,更不止在於自己的投入,近些年來更積極引進國外優質的玻璃藝術!包括此次邀請九位英國玻璃大師的英國展!每次都是不惜工本的辦展,幾近「瘋狂」!
回憶1995年時,他們就在世貿國際會議廳獨立辦了一個很大型的展,那次共邀了40幾位藝術家,200多件作品展出。作品都很大,而且琉璃作品運送也都非常麻煩。
「在那之前,我們到紐約!記得是舊SOHO區唯一的一家玻璃藝術藝廊,名Heller Gallery,畫廊並不大,只有二三十坪大小,另加一個地下室。」他帶惠姍去,張毅說自己看過,他到對面咖啡廳等她。他要她一個人去看,去感覺,不要影響她!
惠姍進到藝廊以後,開始看了第一件,第二件,到第三件時,她就跑到對街咖啡廳和張毅說,「你喝咖啡等我噢,我可能要一點時間,要慢慢看!」
那時,也沒有手機,臨時,惠姍也找不到筆記本,只能從包裡找出一個小小的筆記本,然後繞著每件作品一一仔細的畫和記錄下心得。猜那些可能想到的技術,一路的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因為玻璃門藝術就是會讓你忍不住從360度繞一遍的去看,她邊欣賞就邊忙著做紀錄。
很想鑽進去的感覺!後來,就有一人跑來跟她說話。她問:「怎麼了」對方回說:「小姐,我們打烊了!」哈~真印象深刻!張毅呢?他就在那裡等,並沒有來找惠姍,因為他知道,那就是她後半輩子要專注的事!
重重難關 精彩收藏
那時他們剛起步做琉璃一年多,應該是1988年左右吧!然後,第二天他們又去了藝廊,這次是決定去採購了,前一天,楊惠姍已做好功課,當天就買了六個至今仍讓她愛不釋手的精彩收藏。
第二天進到藝廊時,因為知道他們要採購,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十分和藹可親,並且將他們請進了辦公室,「進去後楊惠姍才發現,原來辦公室裡面全是小電視,所以她前一天埋頭作筆記的行徑可是早就被人家盡收眼底了!真是!」
收購了六件作品後,畫廊的人說可以協助寄送,但楊惠姍說要自己帶!「就是瘋狂!」其中Weinberg的那紅色作品,是楊惠姍進到藝廊第一眼就看上的,紅透上面的線條猶如城市的天際線,美到讓她讚不絕口!但那麼大又重的作品,他們要如何扛回台灣呢?
結果他們就當地去找那種很大的帆布袋,然後又包又弄的放進去,再找一個拖箱,那都是實心的36公斤,每個都很重,楊惠姍就把全身東西都淨空,只留一本護照放在口袋裡,背上揹一個,肩上提一個,手上再拖一個,張毅和楊惠姍兩人就這麼一人扛著三個重又大的收藏去搭機。
張毅前一晚上都睡不著,擔心會帶不回去或過海關時有問題,但楊惠姍卻想自己帶,可以儘快帶回來台灣給七個伙伴分享!「記得上飛機時,空姐很好意的急著要來幫楊惠姍拿行李,空姐不知Weinberg那件作品的重量,因為太重了,惠姍還來不及阻擋,空姐就忙著手去提,差點讓她的膀子脫臼呢!」張毅哈哈大笑說。
後來他們也到各處去拜訪很多藝術家,楊惠姍只要看到美的藝品都還是會忍不住心情悸動,當這次英國展品運到台灣一一開箱時,張毅就忍不住取笑楊惠姍那興奮的態度!回想他們開始做琉璃時是32歲,如今33年過去,但看到美的作品時,仍是會迫不及待的愛不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