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木人茶趣 對應常民美學

獨家報導文:記者 李小華|圖: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責任編輯:李小華

大溪有上百家家具店延續工藝香火,其中數家漆間師傅固守專業本位,透過創意設計和傳統木藝互相結合本月以「木人茶趣展」引發茶家具與道具的奇思妙想。

隱的木頭味、溫暖的光影、窗外綠蔭生姿鳥叫蟲鳴……,這兒是一戶真實的常民藝文間,「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結合繁複漆藝與實用價值的生活器皿,創作出大溪木藝界從未斷過香火的工藝精品。
曾為大溪分局長宿舍,如今定位為「工藝沙龍」、「空間X品牌策展」等交流空間。踏入玄關遇見漆樹,行至客廳兼作坊空間、領會「漆間」師傅為家具塗裝天然漆的氣氛,續至起居室、感受從食器到花器等各式漆器融入當代日常的樣貌,再至書房與工作檯、理解當代漆藝工作者創新、打磨生活漆器的具體內容,終至廚房,實地體驗生活漆器的特性與保養,讓參觀者發現生活漆器的可能性與現代性。

收納自如的行動茶桌、親子同樂的兒童茶桌,還有融合木材與金屬的一體茶桌,一一對應多種常民美學與茶家具的新探索,這久別重逢,反映出台灣豐富的文化多元,由木工、漆工與鑿花工三組手工藝匠協力完成,讓人一飽眼福。

桌子的奇思妙想

明式家具入手,運用本身平面設計的經歷背景,與老木工家具師父共同合作古董家具系列,設計性強烈,木材則以台灣一級木為主要用材,創作極簡現代,呈現茶案上的絕美風景。

對細木工藝及實木家具有熱情與執著,為現代居家空間注入不同以往的美學元素,營造人、空間和家具間的和諧對話。選用銅與藤編等原始素材點綴呈現,讓家具不再只是單純的使用器具,也能夠是賞心悅目裝飾DECO的物件。

對依循傳統榫接工法,不斷自我挑戰,持續創新。

傳承三代的木工技藝,依循傳統榫接工法,不斷自我挑戰,持續創新,提供量身訂製服務。以愛為出發點,讓人實際感受木頭帶來的質感與溫度,創造木藝新生活美學。

作品靈感大多來自於大自然常見的種子、貝殼、化石和果實等,延續英國傳統的直接雕刻,同時也在尋找新的雕刻方式和技巧。不斷嘗試不同材質構成出無限的可能。以西方文化的思維融入現今環境的省思,轉化成獨特的創作風格。

椅子的跳躍思考

迷你版的桌椅,好可愛,融合了美學、文化與資源再生。常民美學綻放業餘嗜好,新舊合一的完美茶器,將傳統工藝與喝茶文化轉化為生活流行風尚,給予茶鄉一片芬芳。

靜靜的凝視著木材的紋理及姿態,那是生命和時間所留下的痕跡,似乎能感受樹木和森林之間的連結,嘗試著運用這些元素並將其製作成家具,連結對於生活的感受與想像。

迷你版的桌椅,好可愛,融合了美學、文化與資源再生。

「看山手作」根源於北埔,這座以東方美人茶著稱的山城,有茶園、田園、山巒丘陵地之美,有金廣福開墾的歷史人文之盛,讓原木與茶香成了生活風景,也成了「看山手作」的底蘊。

從原始天然的木頭變成虔誠供奉的神桌椅,注重各個細節,我舉起的不只是與我體重相當的木頭,更是執著的理念;做的不只是一般普通的神桌椅,更是堅持的信仰。

蘊藏於大溪的珍貴

館長陳倩慧竹北國小、竹北國中、新竹女中、輔仁大學、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經歷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科員、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科長、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科長等職。

對細木工藝及實木家具有熱情與執著,為現代居家空間注入不同以往的美學元素。

陳倩慧說,走訪大溪,處處可發現兩百餘年的歷史縮影。木器行林立的和平路、康莊路、信義路、員林路,藏著在地口味的中央路百年市集,體現日常生活的中山路、中正路、后尾巷,遍布各處的清代寺廟、古厝、街屋、日治時期武德殿與警察宿舍群以及環繞老城區的大漢溪、百年古道等自然人文地景。

這些蘊藏於大溪的珍貴資產,是大溪人共同守護與耕耘的目標,見證大溪曾是台灣木藝產業發展重鎮,顯現大溪是一座富含在地故事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