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來之筆的推手 張炳煌執著打造書法王國(張淯)

張炳煌親手打造書法藝術王國。

獨家報導文:社長 張淯|攝影:柯信志

書法大師張炳煌,憑著一手書法享譽國際。
他靠著再苦也不退縮的決心,朝向理想邁進,歷時四十餘年,成效卓著。

北市區冷氣團來襲,書法藝術家張炳煌的「墨寶堂」裡卻是熱鬧滾滾。記者來到張炳煌一手創立的雜誌社——「墨寶堂」。在他的工作室,沒有大企業家闊氣裝潢,很平常的兩張辦公桌,兩面寬敞的創作檯,列隊森森的三百餘支毛筆,井然有序地和文房四寶布陣於創作檯旁的牆壁上,隨時恭候主人的驅馳。

在這裡,牆面上懸掛著幾幅剛寫好的佳句名聯,眼前各種書籍推疊在書櫃和創作檯畔,這就是他經營文化藝廊的心靈殿堂。

稍早,才剛結束年代電視台訪問,肯定他在近代書法史上的貢獻。和藹的臉龐,卻充滿自信的眼神,留給記者親切自然,又深寓文化內涵的感覺。

早年在三台電視聯播「中國書法」及「每日一字」時,就開始嶄露頭角的他,從關心書法發展,到現在帶領書寫工具走入新的里程碑(書法e化)。

記者感覺,他可以是有著泱泱風範的書法家,也可以是和藹可親的諄諄長者,更是個坦蕩君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決定目標 全力以赴

「不要尋找成功,要尋找成功的意義。」愛因斯坦如是說。儘管身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從不陷入追逐成功的迷思,而是尋找自己對生命的定義而努力耕耘。發表第一篇舉世震驚的論文時,26歲的愛因斯坦,還是個沒沒無聞的小公務員。

台灣出生,全球聞名的書法藝術家張炳煌,也有著相似的故事,只不過,他一直沉潛到30歲。 因為精湛的書寫功力,和長期投入書法的推展運動,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書法家。

他不但被譽為台灣近代書法史上重大貢獻的「書法家」,也被藝術界評為全台傑出書法研究者。但如同愛因斯坦一般,張炳煌成名後依然樸實,謙遜自稱為「再平凡不過的書寫文字的人」。

他的成就,沒有一流名校光環的加持。但,他證明,只要努力,還是可以出人頭地,也正如他所言:「只要有恆心和毅力,任何人都能成功!」

不過,他建議「要先釐清目標,立定志向」。每個人學習書法的機緣不同,他告訴記者:「不只是書法,追求任何夢想都必須要先有自知之明;一旦決定目標,就要全力以赴!」

「生是書法家,死是書法家」,是他的一貫信念。精通書法的他,對於詩文的鑽研也有獨到之處,自漢魏諸碑入手,旁及各家精華,作品意境脫俗。

「很多人認為書法已經被邊緣化,我從未有這樣的想法,我認為凡是書法界的一分子,都應該盡自己的一分力量去推動書法的傳承。」以書法為終身志業的他這麼說。

一路走來,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無奈、是感嘆,但對他來說,在不同的觀點,反而能有不同的看法。執著,反而能更清楚地看待書法國度裡的人生。

他的思慮永遠牽掛著兩個世界;書法及書法以外的責任;書法專業研究及書法專業研究以外的世界;書法推展工作及書法推展工作以外的王國。

此外,他也體會到,僅僅在台灣推動書法,是無法延續書法生命的。1993年,他帶領各國的書法團體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了亞洲國際書法展,並在北京成立了國際書法聯盟。如今,國際書法聯盟已經16年了,每年輪流在會員國裡舉辦書法展。

「我希望能在國際間建立台灣成為推動書法最重要的地方。」他說,「如果不走向海外,不進行書法現代化及國際化,書法的空間只會愈來愈窄。」

現在仍手執教鞭,他心中那股追求書法藝術的熱情不曾磨滅。從前享受書法專業教育的工作,現在,張炳煌要開始享受書法藝術的人生。

他靠著再苦也不退縮的決心朝自己的理想邁進,歷時40餘年鑽研在書法的國度裡,至今仍致力於書法專業教育的他,多年來毫不間斷,成效卓著。

尤其,他不被時代淹沒,不僅迎合e化潮流,研發全球最先進的書法學習軟體(e筆書寫系統「神來e筆」),引起各界迴響。

「魚躍鳶飛」,60×60cm

字寫不好 沒有出息

年近60的他,每天仍舊不間斷書法的練習,清晨六點就開始一天的行程。他告訴記者,以前寫的字並不好看,小時候的他,對寫字並沒有太大興趣。

「我的作業本都是飛回來的!」他笑著說。初中時期,每周六的書法練習,就是他遭到國文老師「特別關切」的時刻,就在某一個星期六的中午,他和同學們在教室裡,等著老師一個個發還書法作業簿。

「張炳煌,你寫的是什麼鬼字?」老師林松生氣地把作業往張炳煌身上丟去。「你看看你隔壁的同學,字寫得多工整漂亮。你連字都寫不好,將來會有什麼出息?」

被老師狠狠罵了一頓的他,既不覺得丟臉,也不覺得自己將來會沒出息,依舊寫著他那龍飛鳳舞的字,度過他的周末。

有一天,張炳煌和隔壁同學發生嚴重爭吵。沒多久,老師在發還書法作業時,按照慣例,又把他數落了一頓,並且稱讚隔壁剛吵完架的同學,字寫得工整漂亮。

他心裡很難過,才剛和同學吵完架,老師就說同學有出息而自己卻沒出息,實在太沒面子了。

「枯木龍吟」,360×150cm

初試啼聲 一鳴驚人

為了賭一口氣,他下定決心要把字練好 ,要讓老師和同學對他刮目相看。於是,他悄悄地去書店買了字帖,苦練了起來。

初三上學期,他自己到書店買書,一筆一筆地照著練。為了面子,他不敢讓同學知道他在練字,獨自一人在家裡廢寢忘食地埋頭苦練。

過了半年,他練出自信,也練出興趣來了,於是,他偷偷地將自己所練習的作品拿給美術老師錢濟鄂看,老師看了大為讚賞,鼓勵他參加「大日本書藝院」所舉辦的中日學生書法比賽。

初試啼聲,張炳煌就獲得學生組「銅獎 」,一鳴驚人。雖然不是獲得比賽的第一名 ,卻讓他有受重視的感覺,以往被貶低的心態一下子轉變了。

「我爸爸還特地託朋友,買了一些好毛筆送我呢!」受到父親的肯定與鼓勵以後,張炳煌對於書法,忘情地投注更多的時間、精力與熱情。

濃厚興趣 奠下契機

上了高中後,他在基隆市救國團成立書法社,由於太過投入書法社的事務,在聯考落榜後的他,留在台北補習,補習地點臨近的省立博物館,是當時書法展最好的地方。他

一有空就跑去看展覽,書法家們在現場揮毫時,他就在一旁邊看邊學。因此,日後有人問起張炳煌師承何人?他會說:「台灣前輩書法家差不多都是我的老師。」期間,他也參加台灣和日本許多書法展和比賽,得了不少獎,對書法的興趣愈來愈濃厚。

隔年聯考,張炳煌考上世新電影製作科 。這時,父親的一位長輩何國華看他字寫得不錯,想帶張炳煌到書法發展蓬勃的日本見見世面。

好不容易安排他出了國,何國華帶著他全日本跑。一個月後,他再向長輩要求一個人繼續留在日本一段時間。原本不懂日語的他,獨自在日本又待了一個月,日常的會話也懂了七、八分。

他在日本看一些與書法有關的東西,也到書店買了很多台灣沒有的書法書,收穫頗豐,也奠下他日後推行書法的基礎。

入伍後,他幸運地被調為司令的祕書,依然可以延續他喜愛的書法。「那時部隊裡毛筆字寫得好的人不多,我不只是幫司令寫公事,連司令家裡的祖譜都是我幫他寫的 。」張炳煌說。

從事創作時,妻子蔡愛珠偶爾會隨侍在側,幫忙整理桌面。

損失慘重 受到衝擊

退伍後,他走上貿易之路。當時台灣的書法沒落,他對書法有興趣,但從未想過書法可以成為一生的事業。

「我父親是生意人,我很自然地走入生意人的行列。」因為,和日本時常的接觸,也認識一些有力人士,張炳煌的生意做得很順利。

直到他28歲時,有個朋友覺得他的書法寫得好,主動在日本幫他辦展覽。之後兩年內,大約辦了十多次的展覽,賣了不少幅字,尤其,在大阪SOGO百貨辦的那次展覽,賣出新台幣將近300萬元的好成績。

期間,剛好遇上張炳煌的生意損失最慘重的一次,受到很大衝擊的他,開始覺得,書法是一條可以走的路。

中國書法 嶄露頭角

當時,中華電視台想製作一系列重現中國固有文化的節目「薪傳錄」,第一個想做的就是「中國書法」。由於張炳煌是電影科畢業的,又寫得一手好書法,華視便找上他擔任製作人。

於是,他放棄貿易工作,轉而全心全意為推廣書法而努力,「我認為要推動已沒落的書法,有電視這個強勢媒體參與,是難得的機會。」他說。

他投入了相當大的心力製作節目,他運用了一些電影手法拍攝,還將節目分成不同單元,有的以戲劇呈現,有的運用說故事的方式表達,更有的以卡通來吸引觀眾,將原本死板的白紙黑字變化得新奇有趣。

「中國書法這個節目對台灣書法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他說,「在此之前 ,了解書法的人相當有限,但這個節目播出後,帶動了寫書法的風氣。」

擔心書法的推手因節目停播而後繼無力 ,他創辦了「金鵝獎」書法比賽,後來成為一項極具權威的書法比賽。「現在台灣書法界的後起之秀,很多都是參加金鵝獎出來的 。」張炳煌得意地說。

每日一字 奠定名聲

另外,他發現很多人都想學書法,但書法相關的書籍很少,師資也極度缺乏。他興起以函授教育推廣書法,效果奇佳,全盛時期曾有18,000名學生共同習字。

在「中國書法」節目結束後一年,華視又推出新節目。當時,教育部為了推動標準國字,和華視商量把標準國字放入「每日一字」中。華視找來張炳煌書寫標準國字,這一寫,就寫了將近20年,不僅為他奠定了良好的名聲,也為台灣書法走出了一條不錯的路子。

時至今日,「每日一字」的配樂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當時的他,就這麼一步步地將書法傳播到台灣每一個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