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小明2歲半只會發出哭聲,無法理解父母制止他亂塗牆的手勢與口令,就醫檢查發現,可能有語言溝通發展遲緩,需進一步評估與療育。醫師提醒,不同年齡幼兒,應有對應語言發展進程,若有異狀,應尋求專業協助。
運動性言語障礙分兩種 這些原因都可能影響
土城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鍾維勵指出,言語及語言是常見的溝通方式,運動性言語障礙涉及言語動作計畫與執行的障礙,包括構音障礙和失用症。構音障礙是大腦向發聲構音器官傳遞指令的過程出現問題,導致相關肌肉功能異常而影響說話清晰度;失用症則多由左腦特定區域病變導致,無法產出正確語音指令。運動性言語障礙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腦病變、腦外傷、癲癇、腦性麻痺及高位脊髓損傷等,這些都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或阻礙先前語言能力發展。
鍾維勵醫師進一步說明,語言的內容指字彙意義,反映兒童的經驗、文化及認知發展。對理解語義有困難的兒童,抽象概念較難掌握,可能導致溝通障礙。語用則規範如何在社交情境中使用語言,包括表達意圖、社會理解和對話交流能力。語用功能障礙最常見於自閉症和額葉受損的腦外傷兒童。
6歲前是黃金治療期 無法達到相應里程碑應尋求專業評估
6歲前是兒童語言治療的黃金期,若發現兒童語言發展明顯落後,應尋求專業評估。鍾維勵醫師提供以下發展里程碑參考:
– 1歲:應能說出簡單詞彙如「車車」,理解基本指令如「再見」
– 1.5-2歲:應能說短語如「媽媽抱抱」,理解簡單指令
– 3-4歲:應能用較長句子對話,理解兩步驟指令
– 4-5歲:應能流暢對話並理解空間關係詞
若兒童未達到相應里程碑,如詞彙量少、無法模仿單詞、無法使用簡單句型,或無法持續對話,建議尋求專業評估,確保語言發展順利。
原文出處:長庚醫訊第四十六卷第三期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7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