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不穩是個性問題?婦科醫師解析 女性荷爾蒙起伏的關鍵時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是否曾經覺得某些日子特別容易煩躁、情緒低落,甚至對小事反應過度?有時候,這不是個性問題,而是荷爾蒙在作祟。」惠心婦產科小兒科診所副院長陳姿伶醫師表示,女性的情緒波動與體內兩大荷爾蒙——動情素與黃體素的變化密切相關。

在月經週期的前半段,動情素(雌激素)逐漸上升,能讓大腦細胞活躍,維持愉悅心情,這段時間女性通常感覺狀態良好、思考靈敏,學習或工作表現也較佳。然而,進入排卵期後,動情素下降、黃體素上升,黃體素雖然能穩定情緒,卻也可能讓人感覺到低落、疲倦,甚至影響腦部血流,導致焦慮、易怒或輕微憂鬱。「到了經期前幾天,動情素降到最低,這時候女性最容易情緒不穩,有些人甚至會變得比較退縮、對事物提不起勁。」陳姿伶醫師補充道。

情緒起伏劇烈?可能是「經前不悅症候群」

大多數女性在月經週期前後會有輕微情緒變化,但約2%的女性可能罹患「經前不悅症候群」(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這已被精神科視為一種疾病。「PMDD患者的情緒起伏比一般的經前症候群(PMS)更為嚴重,可能出現憂鬱、焦慮、失眠,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陳姿伶醫師表示,如果情緒變化已影響到工作、家庭生活,甚至出現自傷或攻擊行為,就應該尋求專業的協助。目前醫療上可透過病史評估、抽血檢查來確認是否與荷爾蒙波動有關,並提供適合的治療方式,如短期荷爾蒙療法或精神科藥物的介入。

為何青春期與懷孕期 心情特別不穩?

青少年在青春期時情緒忽高忽低,除了動情素與黃體素,還因為促性腺激素(GnRH)、黃體激素(LH)與濾泡刺激素(FSH)等多種荷爾蒙劇烈地變化。「這些荷爾蒙變化不僅影響身體發育,也會讓青少年的情緒變得更敏感,例如開始對外表在意、產生自我認同問題,甚至可能突然變得煩躁、焦慮。」陳姿伶醫師指出,當荷爾蒙尚未達到穩定狀態時,情緒的起伏也會更加明顯。

而懷孕期間,除了動情素與黃體素,還有HCG(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催產素、鬆弛素與泌乳激素等多種荷爾蒙作用,讓孕婦的身心狀態有如搭乘雲霄飛車。陳姿伶醫師表示「黃體素的上升會讓孕婦容易疲倦、嗜睡,而催產素則可能讓身體緊繃,增加焦慮感。此外,孕婦還要面對體重增加、妊娠紋、對胎兒健康的擔憂,這些壓力的疊加,讓懷孕期間的情緒波動變得更加明顯。」

更年期「情緒暴走」、失眠與焦慮怎麼辦?

進入更年期後,動情素與黃體素大幅下降,這不僅影響情緒,還可能導致失眠、煩躁、焦慮等問題。陳姿伶醫師指出「動情素下降會影響大腦的血清素與多巴胺,讓女性更容易感到憂鬱與焦慮,而黃體素的減少則可能讓睡眠品質變差。」

不過,更年期只是一個過渡期,隨著身體慢慢適應,情緒也會逐漸穩定。陳姿伶醫師補充道「有些女性可能需要幾年時間適應,但停經後,當荷爾蒙趨於穩定,情緒問題通常會有所改善。」

如何穩定荷爾蒙影響的情緒?醫師教5招調適

面對荷爾蒙影響的情緒波動,除了藥物治療,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也能有效改善。

  1. 規律運動:瑜伽、伸展運動有助於穩定情緒,適量運動還能減少體重過重帶來的荷爾蒙不穩定問題。
  2. 健康飲食:減少高油脂、高鹽食物,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維生素,有助於荷爾蒙平衡。
  3. 練習放鬆技巧:透過深呼吸、冥想降低焦慮感,提高情緒穩定度。
  4. 維持社交互動:與親友保持聯繫,避免因情緒低落而封閉自己。
  5. 睡眠充足: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避免熬夜或過度刺激大腦,讓荷爾蒙維持穩定。

「如果情緒波動嚴重影響生活,甚至讓自己感到無法控制,就應該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陳姿伶醫師提醒,女性的一生都會經歷不同的荷爾蒙變化,透過了解荷爾蒙對情緒的影響,搭配健康生活習慣與適當的醫療支持,能夠更從容地面對每一個階段的挑戰。

【延伸閱讀】

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蔡兆勳院長:我們可以這樣做 讓「生死兩相安」

婦女篩檢有補助!醫解析「必做檢查項目」 符合資格千萬別錯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6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