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去(2024)年愛滋病毒感染人數已超過一千人,共有1,002人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俗稱愛滋病毒),較前年增加,而且有85%為45歲以下的青壯年族群。
目前,「U=U」已是國際共識,不過仍有許多民眾不知道,而且即使知道還是心存懷疑,感染者也可能因此害怕他人眼光而延誤篩檢或治療。所謂的「U=U」是真的嗎?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以實證研究告訴你!
「U=U」是什麼? 只是口號還是真有科學證據?
「U=U(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指的是,一位愛滋病毒感染者當他血液裡的病毒達到檢測不到的量時,就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給他人。洪健清理事長表示,U=U實際上是在1998年瑞士衛生當局開始率先宣告的,不過當初只是一個概念而已,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但是現在其實已經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
洪健清理事長提到,過去十年有許多非常重要的臨床試驗,大概累積了至少10萬次以上的無套性行為接觸結果,不管是男女之間異性戀的傳播,還是男男之間的同性接觸,當其中一方為愛滋病毒感染者並穩定接受抗病毒治療檢測不到病毒量,在沒有戴保險套的情況下,其接觸的伴侶於研究觀察中並沒有任何一人受到傳染。
而UNAIDS也在2018年發表「U=U國際愛滋治療共識」,並已受到全球超過105個國家、1千多個政府機構和組織的支持與響應,包含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愛滋病學會(IAS)、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等。
U=U是愛滋重要防治 治療不只為他人也為自己著想
只要感染者持續穩定治療並維持體內愛滋病毒量低於200 copies/ml,就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愛滋病毒給他人。洪健清理事長表示,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U=U不只是一個醫學上對病毒的看法,它有助於愛滋病的防治,已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介入。
此外,接受治療不只是為了不讓病毒傳染給他人,也是為自身健康著想。洪健清理事長指出,只要感染者好好接受抗病毒治療,當病毒量檢測不到時,感染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也得以恢復,對他而言不只能保持健康,甚至是促進健康。
但2023年愛滋防治政策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僅有5成民眾了解「U=U」的概念。洪健清理事長期望,未來U=U這樣的口號、科學證據、醫學實證能成為民眾的醫學常識,也呼籲愛滋病毒感染者能出面接受治療,對於個人、社會都將會有非常大的正向好處。
【延伸閱讀】
愛滋防治成效曝!仍有9%不知已染 年底前自我篩檢「免運」有3情況快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4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