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沉重別以為是肌少症!醫示警:「這些情況」是力弱症 輕銀族最危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在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當中說:健康老化是人在步入高齡階段時,能持續將生心理儲備維持穩定的一個過程。其中,與老化最有健康關連性的就是力弱症與肌少症,它是一個使人的生活功能直接受到影響的疾病,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單一因素疾病,它的發生與生活型態、是否持續的運動、飲食習慣、營養狀態、神經肌肉的受損、代謝性疾病都有關係。

什麼是力弱症? 造成老年失能風險比肌少症高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說明,「力弱症」的定義為非神經性或肌肉性疾病造成之肌肉力量下降疾病,通常是「肌肉量正常但肌力下降」。這個疾病影響了大約16-18%的老年女性與8-10%的老年男性。若一個成年人無法舉起4.5公斤左右的物品,或是因為肌肉力量下降,無法進行彎腰或是跪下等動作,則很高的機會是有「力弱症」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力弱症與老年人失能的關聯性可能比肌少症更高,它造成的跌倒、功能下降,甚至是死亡風險比起肌少症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握力與大腿肌肉的無力與死亡的關聯性最高,如果是年齡大於65歲的女性,則有更高的疾病風險。

力弱症與肌少症的差異?

黃柏堯說明,力弱症相對於肌少症的研究較少,但是在相關研究中指出,肌少症影響的範圍同時包括肌肉質量與肌肉力量,若肌肉的質量沒有減少,卻發生了力氣減少,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的話,則為力弱症。而力弱症的患者,通常年齡較肌少症者為輕、BMI指數較高、走路速度較慢、甚至有更弱的握力,且容易同時合併高體脂肪與粗腰圍等代謝症候群指標異常的問題。

 力弱症簡單自我檢測

根據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的指引,男性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握力小於18公斤時,則可以診斷為「力弱症」。研究也顯示,力弱症患者,通常合併較多的肥胖問題、較高的壓力指數、情緒低落等憂鬱情況與較多的慢性病併發症。

改善力弱症 預防肌少症

要避免身體進入老化狀態,甚至產生力 弱與肌肉減少的問題,黃柏堯強調,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型態,建議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復健踏步機、握力訓練、彈力帶運動,能有效增加肌肉的質量與功能,有效減緩肌肉的流失。飲食方面, 則要有足夠的蛋白質與鈣質、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ALA、EPA、DHA會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增強肌肉的耐力;維生素C會增加肌肉細胞的抗氧化能力,且維生素C的血中濃度與肌肉量的維持呈現正相關的研究成果;維生素D能穩定體內的免疫系統,並且參與在肌肉組織再生的機轉中。

原文出處:國泰醫訊 281期

【延伸閱讀】

「力弱症」未改善肌少症風險增! 專家授3招預防力弱症、改善肌少症

非典型巴金森症的運動對策! 透過肌力訓練提升活動能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1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