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30多歲罹癌的小婷,一直面對生命有限的現實,並選擇以智慧與愛心為自己和家人規劃未來。小婷主動安排安寧緩和醫療、器官捐贈及身後事宜等,並親自邀請家人參加「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不僅為自己發聲,也為體貼家人在面對艱難的醫療決策時能夠減輕壓力。小婷希望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家人能勇敢放開她的手,在她離世後,捐贈「眼角膜」幫助需要的病人,讓愛延續下去。
受傳統觀念、疫情影響 器官捐贈呈下降趨勢
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112年統計,臺灣每年有一萬多人因為器官衰竭面臨生命威脅,而他們都在等待一個奇蹟「器官捐贈」。奇美醫院移植醫學科主任孫定平指出,儘管器官捐贈在挽救生命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疫情過後,國內器官捐贈呈現下降趨勢。
在傳統文化觀念和宗教信仰中,完整的身體被視為重要的象徵,這使得部分民眾對器官捐贈的接受度心存顧慮,或者是某些宗教對於器官捐贈有特定的看法,可能會影響民眾的決定。又或者,即使捐贈者本人有意願,當面對親人去世時,家屬往往因情感負擔而拒絕捐贈。
善終三法 身體健康、意識清楚為自己做規劃
近年來,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宣導推廣生命善終之理念,整合「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及「病人自主權利法」三法,簡稱善終三法,透過預立醫療決定,讓我們可以在身體健康、意識清楚的情況下,預先為未來可能會遇到的醫療狀況做了解、規劃和決定,守護自己的善終,並透過器官捐贈延續生命的價值。
3D列印技術仿真器官 給予捐贈者最大尊重
孫定平表示,奇美醫院自105年12月開始,已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器官捐贈者身上,採用3D列印技術以仿真的心臟、肝臟、腎臟、胰臟、肺臟(對),於手術後放於捐贈者體內,彌補大體的缺憾,給予捐贈者最大尊重,也讓家屬心靈得到更多的慰藉,迄今共有43名捐贈者使用3D列印器官,3D列印器官使用數也達160個,其中使用最多的3D列印器官為腎臟(75個),其次則為肝臟(43個)。
【延伸閱讀】
乳房重建耗時且需多次手術 「3D列印技術」提升精準度、縮短恢復速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32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