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生長進度慢? 七月起四項兒童發展篩檢起跑!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高發育感到擔憂,尤其是當孩子的生長速度低於同齡兒童時,焦慮尤為明顯。了解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多種因素,如遺傳、營養和生活習慣,是釐清生長遲緩原因的關鍵。此外,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發展同樣重要,及早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能夠有效應對發展遲緩問題,身高發育及孩童發展都需要家長全面的關注。

孩子身高七成遺傳、三成後天因素

輔大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王亭皓醫師指出,孩子的身高發育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父母所佔的遺傳因素高達七成。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身高發育緩慢時,應首先考慮遺傳因素。剩下三成為後天因素包含睡眠,運動以及營養是否補充夠,這些都將成為孩子身高發育的關鍵指標。 

王亭皓醫師建議,家長應特別關注孩子的黃金生長年齡。對於女生來說,最佳的生長時期通常是從小學一、二年級到小六、國一之間,而男生則是從小四、小五到國二、國三之間。這段時間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家長應密切監測孩子的生長情況。王亭皓醫師建議,青春期前家長應每年監測孩子的身高增長,正常範圍應在4到6公分之間,如果一年內增長少於4公分或超過6公分,家長則需要有所警覺。在這些黃金年齡段內,任何異常的身高生長徵兆,如明顯的身高停滯或生長速度明顯低於同齡孩子,均及早識別這些徵兆,並尋求專業醫療建議,可以幫助孩子及時獲得所需的診斷和醫療評估,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生長遲緩原因多 10%孩童可能有SGA

王亭皓醫師指出,生長遲緩現象不僅限於孩童的成長階段,事實上,在嬰幼兒時期,約有10%的嬰兒屬於SGA(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小於胎齡兒)情況,即出生體重過輕的嬰兒。這些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可能面臨提早發育、青春期進展加速,以及日後罹患代謝症候群或肥胖的風險增加。因此,家長應格外注意這類孩子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以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

對於身高發育遲緩的孩子,王亭皓醫師首先會確認問題來源,並根據情況提供治療建議。大多數問題可以通過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若問題較為嚴重,可能需要進行生長激素或性荷爾蒙的測試。如果檢測顯示生長激素不足,健保會提供相應的治療。

王亭皓醫師指出治療策略主要根據每個孩童不同的狀況。例如,若因能量攝取不足或流失過多,應改善飲食或檢查是否存在慢性疾病。內分泌問題則需進行血液檢查。治療的關鍵在於找到問題根源,並制定個別化的治療方案。

我國於今七月起 推出未滿 7 歲童 6 次發展篩檢

輔大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紀孝儒醫師指出,政府於2024年7月1日推出了六次針對未滿7歲兒童的發展篩檢服務,旨在及早發現發展遲緩問題。這項服務涵蓋6-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3歲、3-5歲以及5歲至未滿7歲等階段,全面評估兒童的粗大動作、細小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發展等方面,幫助家長與醫療專業人員更有效地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

紀孝儒醫師強調,這些篩檢不僅能及早發現發展遲緩問題,還能幫助制定特定的介入方案。紀孝儒醫師提到一個發展遲緩的案例:一名小朋友在兩歲時仍不太會說話,家長決定帶他就診。經過半年的語言治療,情況並未好轉,甚至出現了更嚴重的「大舌頭」問題。醫師排除了代謝方面的問題後,進一步調查病史,發現小朋友曾因感冒引發中耳炎,導致聽力異常。在轉診至耳鼻喉科並配戴助聽器後,孩子的語言發展得到了顯著改善。紀孝儒醫師提醒家長,針對孩子的症狀採取對應的治療至關重要。

紀孝儒醫師指出,早期診斷和介入對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一系列新的篩檢服務為家長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工具來監測孩子的發展狀況,對於篩檢中發現的異常情況,專家建議家長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機構的進一步評估和介入。

定期追蹤孩子生長發育,及早預防治療

王亭皓醫師與紀孝儒醫師強調,生長發育的追蹤應該是連續且持續的。一些家長因自身青春期發育較早,對孩子的成長特別關注。定期帶孩子進行生長發育檢查並採取積極治療措施,有助於確保孩子的正常成長。及早識別潛在的生長遲緩或者發育遲緩,透過臨床專業人員的協助,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最後王亭皓醫師建議家長,為了促進孩子的健康發育,應確保孩子每晚十點前就寢,並鼓勵孩子進行每天至少二十至三十分鐘的運動,尤其是跳繩。此外,應限制甜食和炸物的攝取,並避免隨意使用影響生長的類固醇藥物或不明偏方。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支持孩子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延伸閱讀】

10%新生兒恐面臨身高發育問題? 醫籲: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生長

熬夜、甜食恐影響身高!把握長高黃金期,及早治療很重要,生長激素缺乏症治療解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9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