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世代影響兒童身心發展? 綜合評估掌握兒童早療關鍵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昱僑、林宗憲報導】

媒體世代影響兒童身心發展?

生活在媒體世代,現代人生活高度仰賴手機、網路,速食資訊讓人們能夠保持專注力的時間愈來愈少,對於大腦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孩童影響不容小覷。

早期療育的評估服務對象是指0-6歲,若有特殊案例,6歲之後還是會繼續進行治療,不過兒童發展的黃金治療時期還是在6歲以前,特別是3歲以前最為關鍵,3歲以前做療育是3歲後的10倍的療效。

馬偕紀念醫院兒童發展暨早期療育評估中心陳慧如主任分享,現在用3C代替陪伴的家庭愈來愈多,孩子使用手機、平板接收單方面的媒體訊息,親子互動減少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語言,環境引導太少,孩子練習說話的對象變少,降低表達驅動力,就會影響語言整體表現,若在門診端發現有發展遲緩徵兆,如果是生活經驗不足家長教養方式,生活上調整的問題會在門診端先提供衛教,後續銜接到治療師的服務,所以整體治療評估是一個非常跨專業的龐大團隊來協助孩子跟家長。

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魏貽汶分享,語言不只是「說」這個行為,語言的層次包含我們的語調、語速、口氣,都有一些不同的文化成分在當中,語言是傳遞情感的方式,所以建議有空就要陪伴孩子玩遊戲,可以有效增進孩童聽理解能力。此外,互動過程中有幾個要點,要正臉面對孩子、將語速放慢,因為語速放慢時口型較明顯,能夠讓孩子藉由模仿學習,親子共讀就是非常好進行的活動,親子共讀從剛出生就可以開始進行,對於孩子大腦發展、語言發展、口語理解都有正向的效果,此外要減少3C產品的使用,在外開車、吃飯等待時間,可以隨身攜帶小書跟孩子共讀。

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彭可佳分享,職能治療主要是幫助孩子、家長透過活動協助生活達到最大的獨立性,也會協助生活上的調整,找出發展遲緩原因,來幫助孩童可以適應、獨立,除了臨床上發展遲緩比例變高,患者型態也有所改變,發現有更多情緒、專注力、行為問題的孩童,另一方面有被發現早療需求的兒童數量增加,代表早療篩檢政策有效執行,也意味著早療意識確實有提高。

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健兒門診檢查

政府單位推動早療不遺餘力,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有兒童發展篩檢量表,從孩童6個月開始每3個月一次的評估量表,提供早療兒童篩檢,以及健兒門診檢查,掌握治療黃金期。

台灣的早療評估是以聯合評估模式為主,許多醫院都有設立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也有許多早療專業的復健科診所、身心科診所,提供評估服務。

過程會整合復健科、兒童神經科、小兒科、耳鼻喉科、身心科等科別的檢查,過程中也會由醫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諮商心理師、社工師等不同專業的人員進行評估。早療評估項目,專業人員會以評量工具與指標來判斷孩子的發展,依照對孩子的初步了解來安排評量項目。

評量的項目包含:認知發展、語言發展、知覺動作發展、社會情緒發展、感官、日常生活、家庭評估等。

陳慧如主任分享,其實我們還是會呼籲家長,有疑似發展遲緩的問題,其實就要帶來健兒門診評估,多利用發展檢核表,定期的去篩檢孩子的能力,不要以自己的主觀判斷,或者親朋好友的判斷,免得錯過孩子的黃金的療育時期。

家長在早期療育當中扮演哪些角色?

陳慧如主任分享,家長是決定孩子療育成效最主要的一個角色,但要避免有些家長把療育單位當作另類的托兒所,家長若把握課程時間學習療育課程內容,回家陪伴小孩複習延續應用、配合調整生活方式、溝通療育回饋,這些過程會決定小孩療育的成效,讓治療成果事半功倍。

  1. 以家庭為中心:孩子在家的時間是最長的,以家庭環境為出發點提供建議,能夠更快的幫助療育效果。
  2. 掌握復健治療進度:家長對於治療的內容保持關注,了解治療師在訓練孩子哪一方面的能力,若孩子在某方面有進步了,就可以再進一步去調整下一個階段的療育目標,接受專業建議並配合療程。
  3. 家長參與學習:療育課程回家後,家長可以學習治療內容,在家裡延續課程上的練習,可以有效幫助孩童加速學習進程。

有時孩童發展問題並非單一原因,有時是生活環境導致,影響孩子發展的因素很多,常見的除了生理、遺傳因素,後天的環境、社會文化及心理因素,因此,家長千萬不要過度自責,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或是少做了什麼,才讓孩子的發展出狀況。

在早療評估過後,機構的個案管理師會通知家長回到院所聽取報告,如果有發展遲緩的狀況,依照政府的規定,會通報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後續將會有專業社工人員,提供復健、醫療、親職諮詢、諮商、社福、教育等各項資源,幫助家長了解,如何幫孩子安排最適合的成長方式。

「社工師」家長的啦啦隊

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社會工作師廖筑君分享,社工師其實比較像家長的啦啦隊,治療師的評估或專注的焦點大多在孩子的表現,社工師更看的是家長的親職的功能家庭的功能,了解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以及怎麼去教養孩子,怎麼去引導,那其實社工師更重要的是去看這個家庭系統、社會支持系統,然後怎麼樣去協助這位家長關注在孩子早期療育上,90%願意走進來醫院的家長其實心裡是有底的,所以家長願意進到醫院來已經是鼓起很大的勇氣,或已經有心理建設,我們社工在做家庭服務的時候,怎麼讓父母打個預防針,讓他知道早期療育是一個急不得的過程,需要花時間,協助父母心理上的調適,心理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學校老師」發現早期療癒的好幫手

學校老師與孩子相處時間長,較多留意孩子行為,因此在同班眾多孩童當中對比下,時常能夠更快發現孩子發展問題。

社會工作師廖筑君分享,幼稚園的老師真的幫忙很大,要協助兒童發展篩檢量表填寫,有些幼稚園老師就會跟我們分享,有些家長聽到說要建議他帶孩子去早療之後,立刻隔天就把孩子轉學的,有的老師就會很心灰意冷,教育政策上 怎麼去支持願意第一線幫助我們發現這些孩子,也願意幫我們跟家長溝通的老師們,給予更多的支持,這個部分很重要。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iframe,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object,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

【延伸閱讀】

評估、資源都要等!早療變「晚療」如何改善? 從分流、家長觀念改變做起

早期療育的重要性!早療如何改變自閉症、發展遲緩及過動症孩子的命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6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