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50歲的單親爸阿強,罹患大腸癌三期,儘管身強體壯,體力卻在化療後急轉直下,經醫師診斷為重度癌因性疲憊症,無力上班養家而想放棄化療,幸透過癌疲憊的治療、恢復體力,如期完成療程而痊癒,也順利重返職場,替生活繼續奮鬥。
癌因性疲憊症恐造成體力下滑、影響治療
台灣每4分19秒有一人罹癌,據統計,超過90%癌友曾因「疲憊」而影響生活品質或生理活動;為提升外界了解與重視「癌因性疲憊症」,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攜手台灣腫瘤護理學會,編撰發行《癌因性疲憊症臨床治療指引》,暌違多年,近期推出更新後的第二版,盼透過推廣來改善與預防癌因性疲憊症。
指引內容指出,癌症本身與相關治療,往往帶給病人巨大生理和心理衝擊,其中又以「癌因性疲憊症」是最常經歷且歷時最久的不適症狀。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蕭惠樺理事長表示,癌疲憊在臨床上常受到忽略,主因包括病人鮮少主動向醫護反映,認為生病時「累」是正常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癌因性疲憊症 恐造成體力下滑、影響治療
癌疲憊並非僅僅只會影響生活品質,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孟哲說明,癌疲憊已被WHO正式列為疾病,無法單純透過休息來改善,未妥善治療,病人會因體力嚴重下滑,對治療產生恐懼或無法耐受,降低繼續接受治療的意願;就算意志力堅強,也會因體力問題而被迫暫停或延後治療,一旦療程沒有按照進度,療效和存活率就會受到影響。
癌疲憊進展逾4分屬「中重度疲憊」 需非藥物及藥物共同處置
蕭惠樺理事長表示,《癌因性疲憊症臨床治療指引》歷經七年後再版,加入更多臨床實證與治療介入方法。醫護人員需視病人的疲憊程度,施以藥物或非藥物的介入治療,未達4分的輕度疲憊,可透過運動、睡眠衛生、營養等非藥物處置,他也很建議,這些處置可以在罹癌的一開始,就以預防性的目的來介入。
一旦癌疲憊進展到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憊,便建議在既有的非藥物處置,再加上藥物處置,包括類固醇、精神刺激藥物、中草藥,以及獲TFDA藥證的黃耆多醣注射劑。
評估工具、治療指引方法完備 親友可主動尋求醫護協助
蕭惠樺理事長呼籲,現在癌疲憊的評估工具、治療指引與方法逐漸完備,醫護人員在看診時應更加重視與詢問病人癌疲憊的狀況,病人與其家屬也應主動反映癌疲憊的程度,在癌症治療的路上,共同對抗疾病,重拾健康人生。
【延伸閱讀】
「癌疲憊」影響生活、治療! 長庚開發模型助及早發現登國際期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7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