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不是絕症 醫師:善用APP紀錄用藥可提高療效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巴金森病雖尚無法完全治癒,但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副主任暨主治醫師吳逸如表示,當被診斷患有巴金森病時,先調適心情,不必太難過,因為這不是絕症,有許多藥物可以提供很好的症狀治療。建議可先檢視症狀是否已影響日常生活,如果尚未受到明顯干擾,運動是最好的良藥。若症狀輕微,可以考慮藥物治療,但需每位患者的病情各異,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和生活方式調整合適的藥。

吳醫師提醒,患者應避免自行停藥或調整藥物劑量,這可能會影響藥效。當遇到用藥不適時,最重要的是與醫師討論,讓醫師了解用藥狀況,以確保藥物的效果最佳。為增進患者與民眾正確用藥知識,承聯合勸募支持,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與RBI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於台北華山文創齊力舉辦「藥你知道:巴金森用藥與巴金森手記」公益講座。

治療巴金森病的藥物類型

吳醫師說明,治療巴金森病的藥物種類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促效劑、抗乙醯膽鹼、MAO-B抑制劑和COMT抑制劑等:

1.左旋多巴:美道普、心寧美

左旋多巴是治療巴金森病最主要且有效的藥,可提升腦部的多巴胺濃度,改善病人的動作。然而,需知曉用藥蜜月期通常為五到七年間,之後可能會出現藥效漸減,導致異動或對藥物沒有反應的「斷電」現象。所以早期不建議大劑量使用,應用到最低之有效劑量配合運動或他種藥物,以減少藥物副作用並延長蜜月期。

左旋多巴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噁心、頭暈、產生多巴胺失調症候群,多巴胺失調症候群以年輕男性病患居多,他們會在動作症狀控制穩定下,因自覺身體不適而不斷有服藥的衝動和行為。儘管如此,不應隨意停藥,而是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劑量調整。

關於藥物服用,蛋白質會阻礙左旋多的吸收,建議最好空腹三十分鐘以上或飯後一小時服用,以確保藥物有效吸收。

2.多巴胺促效劑:力必平、樂伯克、紐普洛貼片劑

多巴胺促效劑的作用是模擬多巴胺刺激腦中的多巴胺接受體,以代替腦內不足的多巴胺。易有噁心、失眠、姿態性低血壓等副作用,也可能引起衝動性控制行為,如病態性賭博、強迫性購物、性慾亢進、暴食症等。因此,醫師多開立小劑量,對於年輕且心智清晰的會先開立多巴胺促效劑,延緩異動症的出現。但年齡較大者可能引起幻想,需謹慎使用。

3. 抗乙醯膽鹼

抗乙醯膽鹼藥物對於控制顫抖、緩解僵直和減少唾液過多的症狀相當有效,但可能會引起口乾、便秘、視力模糊、排尿困難、意識混亂、記憶力下降等副作用。因為記憶力與乙醯膽鹼有關,過量使用抗乙醯膽鹼藥物可能會對記憶力造成不利影響,尤其對年長的患者,須謹慎使用,所以,通常會開立給年輕且有顫抖問題的患者。

4. MAO-B:Selegilne、律莎錠、阿茲列特錠、愛可穩

MAO-B抑制劑可抑制MAO-B酵素對多巴胺的分解,從而增加多巴胺進入大腦,有助減少左旋多巴的使用量,延長左旋多巴的藥效。使用時,需特別注意起司的食用,以及可能與其他藥物引起相互作用,引起更多的副作用,如導致嚴重的高血壓。這些藥物可在早期和晚期使用,但需要謹慎調整劑量以避免副作用,如譫妄現象。這些副作用都與多巴胺有關,一旦出現副作用,應該請醫師進行藥物調整。

5. COMT抑制劑:諾康婷

COMT抑制劑通常與左旋多巴一同使用,它的作用是抑制COMT酵素,從而減少周邊多巴胺的分解,增加多巴胺進入大腦。需要強調的是,單獨使用COMT抑制劑,對於巴金森病是無效的。

服用時,盡量將整顆藥丸吞下,以確保最佳藥效。有些患者可能無法一次吞下整顆,部分吞下也是可以的,但可能會導致牙齒褪色問題。這種藥物還有一個缺點是,會讓尿液呈現較深的顏色,可能會讓褲子看起來有點髒,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吳醫師表示,每位巴金森氏病患者的病情變化不同,100位巴金森氏症可能就有100種藥物組合治療,因此,吳醫師和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陳盈發醫師建議使用「巴金森手記」app或建立詳細用藥列表,以記錄並追蹤用藥時間、劑量與症狀,這樣可更有效地掌握自己的狀況,以幫助醫師調整治療方案。

此外,吳醫師鼓勵患者保持運習慣,太極、騎腳踏車、散步、跳舞、瑜珈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安全為上,只要選擇喜歡的,持之以恆。參加病友團體的活動也可以增加社交互動和快樂感。要相信醫生的專業,避免自行治療及參加不明團體進行特殊治療,積極面對疾病,改善動作障礙。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 副主任 吳逸如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副主任 吳逸如醫師

文章來源: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

【延伸閱讀】

6大腦神經疾病常造成失能! 「世界腦健康日」5點提倡籲重視腦健康

研究證實3烏龍茶種含「茶飢素」 強身、抗老又可減緩巴金森、肌少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3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