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以前還在為個性躲躲藏藏的我,有很多「敏感的禁語」。例如,「太聽話」、「都不吭聲」、「木訥」、「怕生」、「容易臉紅」、「陰沉」、「神經質」、「畏畏縮縮」、「悲觀」、「被動」、「難相處」、「無趣」、「沉悶」、「面無表情」、「不知道在想什麼」、「沒反應」、「冷淡」、「緊張兮兮」等,以前的我絕對不會主動提及這些關鍵字,這些似乎在暗示自己性格的詞句、帶有貶義的單字等,我能不碰就不碰。
而當其他人對我講出這些詞彙,我猜自己應該也是一副反感的表情,等我發現時,對方也早已不再提及這些形容詞。不過這樣真的好嗎?說話的同時還得處處顧慮對方、注意不要踩到地雷或講出敏感詞彙,我覺得這種溝通模式很不自然,這樣子未免太緊繃了,我能想像整個對話氣氛凝結,接著無話可說,最後演變成所有人都不願跟我說話的難堪局面。實際上,我也曾有過比這更孤獨寂寥的感受,就如同替自己設下雷池,拒人於外。
一段正常且舒適的人際關係,本來就不該存在那些讓溝通窒礙難行的地雷或個人禁忌。我想這就是原因所在。
既然如此,就別再給自己埋下那些地雷,這樣做才能表現出自己「真實的原貌」。講個題外話,當時那本揭露出我的本性的書,文中的詞句還處處充滿著我的地雷。其實原本是相當抗拒,後來還是決定動筆,將自己的真實性格透過文字公諸於世,書出版後,眾人的反應就如同前面所述,光從字面上看這些「地雷」的確都是負面含意,然而這其實只是自己「先入為主」的以偏概全,這些都只是單純表現一個人性格與特質的形容詞罷了。那麼,為了讓周遭了解我的本性,為何要特地使用這些地雷詞彙呢?這其實不難理解,假設你告訴對方「我話很少」,你覺得情況會怎麼樣?
這些形容詞能單刀直入描述你的個性,能藉此讓對方一聽就懂,你也不必多費唇舌解釋。「人一多我就會怯場。」、「我很容易緊張,請盡量不要把視線集中在我身上。」、「我能很長一段時間都維持沉默不語。」像這樣在言談中加入敏感詞彙(即單純形容人格特徵)讓對方了解自己的特質就可以了。當別人聽見你用一直以來很少提及的詞彙來形容自己,也許會跟著嚇一跳。不過我想他們馬上就能理解,這已經不再是你的地雷了,而且從今以後彼此能更加無話不談,不再擔心誤踩地雷,衷心希望各位能掙脫那些枷鎖,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一切是這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你的坦率,能博得更多好感
聽到你親口描述自己的個性時,旁人會有什麼反應呢?我想這應該是最讓人介意的,他們會嚇一大跳?還是心生抗拒?通常都會敏感多慮,於是替自己找藉口、逃避說實話。
附帶一提,當我終於鼓起勇氣主動向他人表示自己有多木訥時,對方竟然不以為意:「是喔?怎麼了嗎?」落差之大反而讓我有點洩氣。我以為是他沒聽清楚,又重複了一遍:「我其實很陰沉。」對方卻回覆:「我老早就知道了啦!」看我愣在原地,對方也露出一副「怎麼突然提起這個?」的困惑神情,原來從頭到尾就只有我一無所知。
一直以來小心翼翼掩飾的本性,其實早就被看穿了,仔細想想,會被發現也是當然的,就算裝得再怎麼活潑開朗,「陰沉個性」仍可以從我的表情與言行舉止之間表露無遺。
由此可見,就算坦承自己的性格,也不會造成多大的麻煩,大家其實早就能接受「這樣的我」,我的坦白不做作,大家願意打破隔閡與我更親近,沒有人想和整天裝模作樣的人相處,坦率直爽會讓人更願意向你靠近,希望也能藉著這本書讓你了解──大方提起那些曾視為禁忌的隻字片語,反而能搏得他人對你的好感。
本文摘選自《開始喜歡自己的不完美》,方言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8/1上路! 「這些人」享3次免費心理諮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7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