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迫越久越嚴重 髂靜脈壓迫5種警訊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LVC)發生率約15-20%,大部分患者在初期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經由休息或抬腿後會稍改善,但隨著壓迫時間越久,症狀會越嚴重。
黃晨祐表示,下肢靜脈回流,均須經由位在骨盆腔的左、右總髂靜脈,再匯流到下腔靜脈。因解剖構造緣故,時常在第五節腰椎(L5)處,左總髂靜脈時常被前方的右總髂動脈壓迫,靜脈血管構造和動脈不同,管壁彈性較差、管腔壓力較小,容易受到血管外的壓迫而導致變形。長期動脈壓迫下,靜脈內膜會發生增厚、內膜針刺狀結構(spur)融合導致總髂靜脈的管腔狹窄,最後造成下肢靜脈高壓的表現。
- 下肢靜脈高壓
- 靜脈曲張惡化
- 下肢腫痛行走困難
- 小腳皮膚色素沈澱、變厚變硬
- 小腿出現難以癒合的潰瘍傷口
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合併血栓恐釀危機
黃晨祐提醒,此病好發於20到50歲女性,尤其是懷孕過後或服用避孕藥的族群。脊椎側彎會導致總髂靜脈被動脈壓迫的程度更明顯。另外,長期缺乏水分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引發血流不順、惡性腫瘤或自體免疫疾病,導致身體呈現高凝血狀態,這些都會使靜脈高壓的情況變嚴重,甚至併發深層靜脈血栓、肺動脈栓塞。
臨床上若懷疑有髂靜脈壓迫,可安排血管超音波檢查股靜脈逆流時間是否延長,以及有無併發深部靜脈栓塞;另外骨盆腔電腦斷層能判斷髂靜脈受壓迫的位置和程度,除了最常見髂動脈造成的壓迫外,骨盆腔腫瘤、脊椎病變、膀胱憩室或子宮肌瘤也會壓迫總髂靜脈,造成靜脈高壓的症狀。
- 症狀輕微者:
可採用保守治療,包括穿著彈性襪、避免久坐久站、定時抬高下肢。
- 症狀嚴重或保守治療無效者:
採用微創的靜脈支架手術處理,術中採用血管內超音波確認靜脈壓迫的位置,並決定支架的長度和大小,再用氣球導管進行漸進式靜脈管腔擴張,最後在總髂靜脈置放自膨式靜脈支架,維持靜脈暢通並降低靜脈壓力。
- 嚴重合併有深層靜脈血栓:
必須先進行血栓溶解術後,再進行靜脈支架的置放。
醫師表示,髂靜脈壓迫不易察覺,若再加上平時久坐久站、搭乘長途飛機未活動、服用避孕藥或是其他慢性病使體內存在高凝血狀態,很容易併發急性深部靜脈栓塞。呼籲民眾平時應加強核心運動鍛鍊腰椎、避免久坐臥,適時地補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度上升;若發現有下肢不對稱腫脹、皮膚異常色素沉澱或久癒不全的傷口,宜及早就醫檢查治療,減少相關的併發症風險。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5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