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我不夠好」的想法!追求成功的「義務」比失敗本身更能搞砸你的人生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光是認為自己迫切需要愛,就足以讓人喘不過氣,一生痛苦不已;但要想活得更悲慘並不困難,只要再加入另一個愚蠢的念頭就好,也就是第二號非理性信念:「我必須是能幹、足以勝任和有成就的。」或者你也可以相信另一個同樣愚蠢,但稍微有理一點的想法:「至少在某些重要領域上,我必須展現能力或才華。」

我們遇過的許多個案都深深恐懼失敗和能力不足,並因此過得很淒慘;這種困擾常見於任何相信以上信念的人。這些典型症狀說明了人們經常因害怕在某些任務或目標上失敗,而避免嘗試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為他們認為失敗是最嚴重的罪。而我們之所以遇過這麼多這樣的人,不只是因為他們來找我們求助,更是因為各行各業的人都有這種問題。看看自己周圍就知道了,你一定很快能找到這樣的人!

這種認為「除非自己有所成就,否則毫無身而為人的價值」,以及「要是某些重要領域的能力不足,那不如躲起來等死」的想法中,包含了幾項非理性信念:

一、很顯然的,幾乎無人能精通大多數事情,並展現優秀才能,也幾乎沒有人能表現得完美無缺。就算是達文西也有不少弱點,其他平凡人(包括寫作本書的我們)自然也有!試圖在某個領域獲得傑出表現並不容易,因為有其他數百萬人也跟你在同一個領域競爭;更別說你的目標是在大部分的事情上都做得既成功又完美,自然逃避不了讓自己深深失望的命運。就算你只是偏好獲得這樣的結果,都不免失望;要是覺得自己非得達成不可的話,那你可要當心了!

二、「成就能增添自己本身的價值」是毫無脈絡可言的定義。若你因為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成功,便認為自己是「更優秀」「更優越」的人,或許會有那麼一瞬間覺得自己「更有價值」。但事實上,成功既無法提升你個人的價值一丁點,失敗也不會貶損你身而為人的價值。你或許能因為達成這個或那個目標而過得更快樂,或發揮更大的效益,但覺得自己因此「過得更好」,不等於你是個「更好的人」。你之所以「優秀」「有價值」「有資格」(如果一定要用這些俗濫詞彙的話),單純就只是因為你存在,你活著。若要透過成就來提升「自尊心」,不過只是妄自尊大,因為這背後所隱藏的信念是:除非有所成就,否則自己毫無價值。伴隨著這項信念,你也會相信「因為有所成就,所以自己『真的』有價值」。

三、技術上來說,你並不「是」任何特定的人事物。跟隨哲學家阿爾布雷德.柯日布斯基學習普通語意學的小德爾菲.大衛.波蘭指出,當我們使用「是」這個動詞時,往往是很草率的。你不「是」屠夫、麵包師或蠟燭製作師,充其量只是從事這些工作的人罷了。我,亞伯.艾里斯不「是」心理師,因為雖然我花費大量時間從事心理學相關工作,但我每週也會花許多時間教書、周遊世界各地、舉辦工作坊、研討會和密集課程。同樣的,羅伯特.哈珀也不「是」心理師,因為除了心理學,他也會蒔花植草、跟狗一起在森林裡跑步、花費大量時間與妻子咪咪共度美好時光、閱讀、寫作、旅行、公開演說等。

當你根據個人從事特定活動時的表現,來決定自己的身分、幫自己打分數時,就會誤以為你身而為人的價值,端看自己在這項活動的表現如何。這哪有道理可言?

四、雖然成就可能為你帶來好處,但瘋狂投入追求世俗成就既充滿風險,又讓人不愉快。那些用盡一切追求成功的人,常把自己逼到超越身體所能承受的程度,讓自己承受分外痛苦的遭遇,且鮮少給自己充足時間放鬆、享受喜歡的事,更別提擁有均衡的生活了,甚至有可能因過勞致死。如果他們真的比大多數人更享受工作,好吧,就讓這些人一天去工作十四小時吧。我—─亞伯.艾里斯就愛這樣,但羅伯特.哈珀才不喜歡。

五、瘋狂追求成就,通常反映了一種迫切想勝過他人、證明自己比別人更優秀的需求,但你還是你啊!如果非得引領群雄,那就沒辦法做自己(做你最喜歡做的事)了。其他人跟你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就算他們有些弱點,難道這能讓你變成更好的人嗎?就算他們在某方面表現比你優秀,難道你就因此一無是處嗎?他人比你優秀或差勁,全憑你腦中的定義決定。如果你認為身而為人的「價值」取決於與他人比較後的結果,那麼基本上你永遠無法擁有安全感,也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並注定一輩子都要被人牽著鼻子走,偏離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也會服膺於自我貶抑的信念,像是:「除非我表現得和別人一樣好或更好,我才能接納與喜歡自己。」這怎麼會讓你有安全感呢?

六、若瘋狂追求成功,就會對失敗感到焦慮,也會害怕把握機會、在犯錯時鞭笞自己,並捨棄你非常想嘗試的冒險計畫。堅持創造超凡成就,就是選擇在犯錯時為此憂鬱;或是拒絕接受「危險」的任務,卻又為了逃避而看輕自己。成功的「義務」不只注定了你的失敗,也讓你害怕失敗,這比失敗本身更能搞砸你的人生。

理性生活

本文摘選自《理性生活【暢銷60年!理情行為療法經典】:教你打破慣性,改寫自己的人生故事》,究竟出版

【延伸閱讀】

偷拍未成年性愛片 炎亞綸涉《兒少性剝削條例》最重恐關7年

黃子佼爆性騷「玉石俱焚」 專家曝5步驟正確面對錯誤、了解受害者4期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2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