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病情反而施加壓力 如何陪伴癌末病友?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位乳癌末期病人朱小姐,因疾病惡化體虛臥床。某日,數名好友結伴探病,見到病人便急著問:「妳還好嗎?哪裡不舒服?怎麼會變成這樣?」、「妳知道我是誰嗎?我叫什麼名字?」,病人因癌症轉移腦部,反應遲鈍,對於問題一時無法具體回答,但因為想家,逢人便說她想回家,其中一位好友語帶警告說:「妳別想出院的事,誰跟妳說可以出院,妳再說我就繼續罵妳⋯」,後來病人把眼睛閉起來不再說話。

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安寧共照師王雅慧表示,當親友生了重病,有些嚴重到離死亡已不遠,人們除了驚訝事情的發生,心裡因擔心、著急而想去探視病人,希望自己能幫上忙。有時親友在探訪時,關心的話語對病人或家人而言,必須付出一些心力接待,面對親友一一的提問,反而造成無比的壓力。所以如何扮演探病者的角色,應該在去探病之前做好自身的準備。

適當出現在病人身邊

末期病人很珍惜任何形式的陪伴,喜歡別人來看他,陪他看電視,告訴他周遭發生的事,對生命將盡的人,兒孫在旁邊嬉戲玩耍,家人、醫護人員來來去去走動,都會讓他們置身在眾人的生活圈,與家人在一起的存在感。有時候,病人很虛弱或因病情已經步入到認不得人的狀態,此時可以先自我介紹,讓病人有心理準備。當我們去探病時,已經帶給病人的訊息是:「你並不孤單,我們都陪伴著你。」

有些病人過去意氣風發,在社會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當生重病後面容憔悴失去尊嚴,不想讓別人看到他的模樣,所以探視前事先告知約定時間是重要的,若病人謝絕訪視,可以用電話、通訊軟體或親筆寫張卡片傳達關心,不要一廂情願的為了表達自己的關心而增加病人困擾。

探病時該做些什麼?

很多人去探病時會用詢問病情的方式表達關心,例如:「怎麼發現罹癌的?檢查結果如何?怎麼沒做XX治療?有去某某醫院給別的醫生看嗎?聽說誰吃了某補品就好了啊,你要不要去試試看?」

病人及家屬在每次親友關心的話語中重複說著疾病發生的過程,將心裡的瘡疤揭開,省思自己是不是哪裡沒做好,做錯了才病重的罪惡與挫折。如果他們願意,就會主動說出自己的病況及治療,過度的關心會造成病人壓力,有些建議反而會讓人困擾。

一位40歲大腸癌的女病人希望家人陪他聊聊小時候的事情,與同事講以前工作的點點滴滴,說別人八卦的事也很好,不要一直將話題圍著她的病情打轉。

有時候,親友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或者病人說出來的話或問題不知該如何回答。王雅慧分享,這時可以拉把椅子坐在病人床邊,握著他的手,看著他的雙眼,讓病人表達他的希望及想法,不一定要給建議,耐心及默默陪伴在旁邊,就可以傳達支持的力量。

若沒有禁忌,可以用乳液或精油按摩病人腫脹或僵硬的肢體讓他感到舒服,也可以把過去與病人合照或共同拜訪過的地方,以回顧的方式,回憶生命中美好的亮點,肯定生命意義,在聊天的過程中提供和解及原諒的機會。

接受自己的有限

英國的希拉卡西迪醫生(Sheila Cassidy)曾說:「我在人生及工作中,漸漸發現有那麼多的無力感,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不要因而退縮,垂死的病人知道我們不是神,他唯一的要求是我們不要把他放棄。」

王雅慧表示,對於末期病人,死亡的發生已是預知的結果,連醫護人員都有能力的限制。當探病者很想盡一己之力,讓病人心情好一點或延長其生命,就會說「身體比較要緊,不要想那麼多⋯」「你要多吃一點⋯」來鼓勵病人,如果很想實質幫忙,開口詢問病人希望你做的事,還給病人自我掌控,自由選擇的權利,在疾病末期這條路上扮演良好陪伴者的角色。

後來,安寧共照護理師帶著朱小姐的朋友,直接告訴病人自己名字,病人遲疑幾秒後點點頭表示知道,朋友們像聊天般訴說過去與她的美好互動,也藉此感謝病人曾經對她們的付出與幫助,最後一一去擁抱病人,病人也發出久違的微笑。
 

原文出處:幽谷伴行 探視重病親友時的陪伴方式
 

【延伸閱讀】

網紅罹胰臟癌4期竟能續命3年? 醫:存活期平均僅半年

罹癌、化療中到底能不能運動? 專家:罹癌不是運動禁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1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