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50多歲的張小姐是一名乳癌患者,罹癌後陸續接受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抗賀爾蒙治療,受放射治療副作用影響下,她的皮膚慢慢出現紅疹、痤瘡,又因為擔心病情造成夜間難眠、口乾煩躁等症狀,身心上的不適令她一度想中斷治療,所幸在經由中醫師介入透過中醫輔助治療後,放療副作用症狀逐一改善,也有體力順利進行後續的抗癌之路。
癌症放射治療 中醫卻認火熱毒邪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林姿婷醫師表示,目前放射治療儀器與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可以將放射劑量集中火力於癌症病灶,降低周邊組織的傷害,但在治療中,仍難避免可能會造成程度不一的副作用,例如:頭頸部癌症可能會影響唾液腺,造成口乾及吞嚥困難;乳癌等治療可能造成局部皮膚損傷、淋巴水腫及整體疲倦、衰弱等。除了會造成生活品質下降外,嚴重時可能會中斷治療。
林姿婷醫師解釋,在中醫觀點及臨床觀察上,高能量放射線屬於火熱毒邪,皮膚暴露在射線下,易導致紅腫潰瘍,產生類似曬傷反應的紅腫熱現象,且當皮膚、黏膜甚至血管組織在反覆傷害與修復的過程中,會造成局部的斑痕及纖維化,導致血液循環不良,造成水腫,相當於中醫的「血瘀痰凝」可能會產生更多後續的不適症狀。此外,放射線的高熱特性會損耗人體的津液,也就是人體正常的水液,最明顯的就是造成患者口乾、黏膜損傷與疲倦煩躁等症狀。
飲用中藥清熱解毒 搭配針灸療法或藥布
林姿婷醫師指出,中醫輔助治療累積了許多證實研究及臨床經驗,例如皮膚疼痛及水腫,使用清熱解毒的普濟消毒飲,及活血祛淤的血府逐瘀湯可幫助改善症狀,治療紅疹及痤瘡也有很好的效果,而傷津耗氣的症狀可開立甘露飲、竹葉石膏湯等滋陰清熱、兼顧益氣的處方,幫助患者改善口乾、疲倦煩躁的問題。
除了內服科學中藥及水煎湯劑等中藥處方以外,還可以使用針灸療法、雷射針灸或外用藥膏、藥布等治療方式對症下藥,緩解不適,但醫師也提醒,每人的體質與病狀皆會不同,最好與專業中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幫助後續的癌症療程順利進行。
【延伸閱讀】
「心理諮詢門診補助」減癌友情緒、經濟負擔! 最高補助7200元
癌症悲歌不斷上演! 病友團體盼設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6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