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疑難雜症如同破案 吳東益醫師發揮研究與偵探特質治病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們醫生面對病人,就像偵探一樣要懂得抽絲剝繭,找出這個病人的病因,然後再對症下藥才有辦法治療好他的疾病。

當中醫師的成就感是什麼,吳醫師愉快的回答「我覺得我就像一個偵探,也像一個研究學者和研究人員一樣,就是去不斷尋找問題點,然後把問題給解決掉,醫生就像是跟著做研究一樣,可以讓我樂在其中。」讓人深刻感受到吳醫師對這份工作打從內心的熱愛與喜歡。

剛開始喜歡研究並志在研究的吳醫師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臨床,漸漸的從臨床案例發現許多案例是要在臨床上才能找到答案「實際去觀察患者並給與治療以後,你才會發現答案是什麼,中西醫都有一句話叫離開臨床無醫學。」實戰經驗遠遠比書面資料重要許多,當離開了臨床後再多的理論都只是空談,如果沒有實際運在臨床上面,這些理論與研究就是沒有用。

「沒有家裡的支持的,很難可以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持當然是我的家人這真的是毫無疑問的!」

如何走上中醫這條道路上,吳醫師回答「其實想讀中醫大概是我讀研究所時候,那時後我讀台大藥學所,剛好研究的主題是做中草藥有效成分鑑定與研究,我小時候是在我們家中藥行長大,那時倉庫都會堆中藥材在裡面,玩耍時總會聞到中藥材的味道,因此到實驗室就很喜歡那些味道就會聯想起小時候。」說起最支持幫助他的貴人時,他斬釘截鐵般直言家人「我是讀後中醫,後中醫是大學畢業就讀,我甚至是研究所畢業當完兵才去考後中醫,那你的同學都已經在工作賺錢了,但自己還在跟家裡面拿錢,其實如果沒有家裡的支持的話,很難可以走到今天。」

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這是中藥最神奇的地方,這也是西醫藥理無法解釋,所以才會想進一步去研究中醫。

學生時期的吳醫師在做中藥研究時,卻逐漸發覺不足的地方,儘管是在研究中藥,但他們還是再用西藥藥理方法去研究,想把中藥植物中有效成份各別找出並萃取當中的有效成份,然而這是西藥研究藥理的方法,這個方法有好處卻也有局限性「好處是去蕪存菁,植物通常有五六種成分聚集,但真正有效的成分可能只有一個,那這時候用西藥藥理辦法就能找出適合成分並開始大量提煉製作這個藥。」

吳醫師說明一個頭痛藥的案例「阿斯匹靈是一個叫水楊柳樹的植物,後來發現柳樹可以止痛,深入研究後發現是柳樹裡面一個叫做水楊酸的成份可止痛,然後進一步才研發出阿斯匹林這個藥物。」但是同樣的方法在研究中藥植物時,吳醫師研究到最後卻找不到任何有效成份,後來吳醫師才發現「原來中藥是四五種有效成份一起協同作用才能發揮藥性,所以當成份拆解時便無法起任何反應,融合在一起的效果卻能做到一加一大於二。」

「宇宙任何物質都是毒,只是取決於它的劑量,物極必反水滿則溢,凡事須有度過猶而不及。」

新聞曾經報導吃中藥導致鉛中毒,也讓民眾對吃中藥開始有所顧忌與偏見,認為吃中藥容易引發重金屬中毒,吳醫師特別解釋「現在的中醫診所用的藥都是科學中藥,科學中藥都經過藥廠層層把關,每批藥材進來都會進行化驗,化驗不合格就會直接退貨,所以無須擔心殘留重金屬等成份。」

寧可食補也不願吃中藥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食補裡面的食材也是由中藥材組成,吃錯食補也是有害,很多民眾不了解中醫醫理或藥理,並不清楚自己身體缺少什麼,口耳相傳間聽周遭親朋好友推薦便一同食用,都說食補多吃有益對身體健康無害,有病治病無病養生,這個觀念完全是錯誤的吳醫師強調並舉例「大家都會說水很好沒事多喝水,但喝多了也會水中毒,空氣也一樣若是強迫自己吸這麼多空氣也是對肺造成一定負擔,同樣道理如果身體不需要這個元素,卻一直吃那也是毒的一種。」

很多人喜歡在冬天吃麻油當歸雞等食補,溫補食物吃多易口乾舌燥上火,造成晚上失眠,所以藥補、食補對身體無害,這觀念絕對是錯誤的,還需看自己身體缺什麼補什麼才是正確的觀念。

減重我想法更偏向一些身體機能,損其有餘補其不足,太多我們減少它、太少我們補足它。

現今瘦就是美的世代,人人注重身材,各式各樣的減肥方法不計其數,吳醫師不吝嗇的分享「當初我對一些新陳代謝方面的疾病比較有興趣,大部分新陳代謝的病人都有肥胖問題,所以治療新陳代謝的同時連帶一起處理減重,肥胖的病人他可能都有三高甚至有糖尿病,兩個互為因果,因為他代謝差才會肥胖,肥胖又變成三高,最終連帶效應彼此相互牽連。」

埋線減肥是運用西醫外科手術線(羊腸線) 也稱為肉線,拿來縫肌肉組織,身體會自行吸收掉,埋線原理與針灸刺激穴位有關,只是針拔起來對穴位的刺激就消失,對身體來說針是個異物,異物消失穴位刺激自然也會消失,但埋線就像針灸一樣雖然針拔了但線還在裡面還能繼續刺激穴位,它會埋進脂肪層裡,對身體來講它也是個異物,因此在局部形成一個無菌發炎反應,這個反應恰巧能把附近的脂肪溶解帶走,達成局部雕塑身材的功用。

療程在皮膚會有細小傷口,像有蟹足腫體質或是糖尿病傷口不容易癒合者,便不太適用,療程終究只是輔助若想要真正達到瘦身並保持效果,吳醫師強調「生活作息要規律,如果這些沒有改變,最後還是會復胖,所以我們在治療的過程中,會去調整病患身體機能,並讓她慢慢去改變生活型態,這樣才不會復胖,不管任何減重方法最後包括飲食這些都還是要靠自己。」

平常生活作息規律多運動,或者是我們中藥有一些藥材去調理補充身體,不要自己去尋找一些偏方或者是自己當醫生自己亂試。

這幾年新冠疫情來勢兇猛,感染疫情的比比皆是,感染後遺留下來的後遺症更是讓民眾困擾不已,吳醫師表示「緩解方法很多,譬如說肺機能不好、容易疲累,就可以用些補氣方法治療這些後遺症,包括有的人確診後容易咳嗽那這也是中醫拿手的地方,可用藥物去調整他肺部支氣管,喉嚨就比較不容易咳嗽,有些人咳嗽是因為有痰去刺激喉嚨,所以西醫有化痰藥緩解,但是西醫對於支氣管變敏感,吹到一點風就想要咳嗽這種比較沒有解決方法,這就是我們中醫拿手的地方,去調理讓身體機能支氣管不要那麼敏感,咳嗽自然就會消失。」

現在的民眾普遍打過疫苗以外,多半周遭加減都會接觸過感染者,自身形成或多或少的抗體,免疫系統強弱最終與生活作息息息相關「身體素質好不好關鍵在於免疫力,在我們中醫將之稱為衛氣,衛氣充足或是不足都有關係,提升方法就是平常生活作息規律並多運動,或是用中藥一些藥材去調理補充衛氣讓身體有抵抗力,如果確診要趕緊就醫,之後找專業醫師調養身體,不要自己去尋一些偏方。」

與西醫融會貫通之外不忘本源,繼續發揚自己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進一步實證,並將中醫發揚光大。

對中醫這個行業有什麼見解,吳醫師鄭重地說「中醫產業的發展我覺得還是要有兩個方向同時進行,西醫的發展進步很快,因此中醫不能完全忽略西醫的知識理論,不管是他們治療的原理還是各項新技術都要有一定了解,與西醫交流的同時更不能忘記老祖先留下來的東西還是要發揚自己原有的知識,因為中醫最初是口耳相傳或是寫在書本上,那時候時代並未發達所以可能儀器或是其他記錄的東西都有所受限,無法很準確的描繪出想呈現的知識,因此我們就應該從臨床上去應證古書所記載的內容。」

「保持對人的關心,會想知道這個人發生什麼事?哪裡出問題?關心他並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各行各業都是一代傳一代,長江後浪推前浪的促進產業永續,要成為一位優秀的醫師不只學術方面理論強外,並具備許多特質因素才能成功,有個學生學測成績數一數二可最終還是落選,當家長去醫學院詢問,才得知孩子並非因為成績落選而是特質不適合當醫師「有些人他雖然很聰明很會唸書,他可能數理、語文都很好,可是他是一個獨來獨往對旁人不關心,但醫生就是要面對人去關心病人,會想知道發生什麼事?哪裡出問題?就如同前面說的我們就像偵探一樣去尋找一切問題解決問題。」

看即將進入醫學門檻的莘莘學子們對未來持有無限憧憬時,吳醫師用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其實我覺得我們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大家比較急,想到外面學臨床上很實用的東西,但其實那樣會本末倒置,假如認為基礎東西不重要不想學,我覺得那只會一些基礎卻不懂背後的理論,怎麼學都只是表面只會打出一套花拳繡腿,大家首先紮實基礎等日後去臨床還有很多機會可以學技術性的東西。」

如今事業有成的吳醫師持續在進修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絲毫不曾有一絲懈怠「我到了臨床以後更感受得到基礎的理論很重要,一直到現在我也還是不斷的再學習,因為中醫的理論實際上繁多又龐大有太多東西要學,然後學了也不可能永遠不會忘記,需要一直不斷充實自己並且溫故知新,活到老學到老。」

一本書籍上寫過一段話「成功絕非偶然,每個成功者背後都有付出比常人還要多的努力,才能走到勝利的位置。」他用心的對待每一位求診病患,將自己當成一名偵探替每位病患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醫者仁心默默地在中醫這個行業耕耘,本身經歷千迴百轉最後才走向中醫的他,對待後輩們是不留餘地的傾囊相授,他並不擔心後輩超越他,相反的擔憂後輩走太多冤枉路,對待患者他是一位良醫,對待後輩更是一位良師。

吳東益醫師

文章來源:泰興中醫

【延伸閱讀】

與本能同方向的輕鬆生活法 中西醫專家教你《養氣》

中西醫合力推廣健康 帶動減齡風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4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