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優質照護機構?

scoop文:何世芳 | 圖:資料庫 | 獨家照護誌

隨著家戶經濟壓力日增,三代同堂已愈發罕見,銀髮族移居照護機構,將是未來不可逆的社會趨勢;台灣照護機構雖不斷湧現,但品質卻良莠不齊,唯有慎思明辨,方可找到合乎需求的優質照護機構。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老人人口超過7%的國家,便已是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而當下台灣老人人口已超過10%,早已名列高齡化社會之林。而在數年後,台灣老人人口勢必將超過14%,晉升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甚至可能一舉跨越20%,躍居為超高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
「在宅老化」是大多數長者的想望,但有時天不從人願,不得不遷居照護機構;但如何慎選優質照護機構,卻常令人無所適從,更害怕誤選劣質照護機構,不僅無法安享晚年,甚至還得認賠搬出,或提早魂歸離恨天!

先上網查詢照護機構評鑑

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蘇喜表示,長者或其家屬在挑選照護機構前,應先瀏覽衛生福利部與各個縣、市政府社會局的網站,查詢照護機構的最新評鑑,選擇評鑑前幾名的照護機構,當較有保障。
「照護機構評鑑皆由健康照護學者、專家擔任評審,頗具參考價值。」被譽為台灣銀髮族健康照護權威的蘇喜指出,評鑑項目除了行政組織及經營管理、權益保障、改進創新之外,還可分為硬體、軟體兩大類;硬體項目包括環境設施、安全維護設施、衛生防護設施,軟體項目指給予長者的生活照顧及專業服務,如社工服務、醫護服務、膳食服務、復健及緊急送醫服務等。
然而,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指出,長者身體、經濟狀況不一,照護機構也因功能差異,又分為安養機構、養護機構、長期照護機構與綜合多層級照護機構等;長者應選擇合乎自身需求的照護機構,切忌人云亦云。
根據《老人福利法》、《長期照顧服務法》的規範,安養機構成員為生活可自理的長者,養護機構、長期照護機構成員為需他人長期照護的長者;綜合多層級照護機構則兼具前3者的功能,雙連安養中心便屬最後者。
北歐國家、日本等先進國家,早已是高齡化社會或高齡社會,照護機構產業相當發達,無論硬體設備、軟體服務,皆已至臻完善,讓長者身心舒泰、賓至如歸。蘇喜直言,台灣照護機構近年來如雨後春筍湧現,但水準仍參差不齊;長者應慎選優質照護機構,不可被業者的行銷話術所迷惑。

首重專業醫護、生活機能

「家有無法自理生活的長者,之前台灣家庭多半由女眷照顧,或延聘外傭。」蘇喜不諱言,女眷、外傭多半醫護知識不足,照顧長者日常生活起居,有時已心有餘而力不足,遑論專業的醫療照護與緊急醫療處理,經年累月之後,照顧者無不身心俱疲,家庭關係日益緊張、疏離,「因此,愈來愈多長者不再排斥遷居照護機構。」
在昔日,父、母離家住在照護機構,子女常得背負不孝之名。蔡芳文透露,但在今日,不少甫屆60歲、身強體健的「年輕」退休族,紛紛移居照護機構,導致優質照護機構一位難求;以可容納1800位長者的雙連安養中心為例,由於流動率極低,後補者得等待數年,方有機會入住。
「若是無法自理生活的長者,選擇照護機構時,應特別注意其醫療資源。若是可自理生活的長者,應優先考量照護機構附近的生活機能。」蘇喜分析,前者應注意照護機構醫護人員與長者的比例,醫護人員是否領有合格執照;後者則得評量照護機構周遭食、衣、住、行、育、樂資源,「畢竟,長者也需要生活樂趣,而非遺世獨立。」
因此,在台灣各縣市,新興照護機構增加速度,不遜於民宿。蘇喜說明,由於土地價格日益高昂,台灣大多數照護機構皆位於都會郊區或偏鄉,生活機能普遍不佳;若干照護機構雖鄰近大型醫院,甚至由該大型醫院所成立,但入住率長年偏低,關鍵因素便是周遭生活機能欠佳。

照護機構應提供專業醫護

向來,台灣服務業熱衷學習、仿效日本同業。蘇喜觀察,日本照護機構則多位於都會中心,為了方便長者購物,更有設於百貨公司頂樓者;其優點除了生活機能齊備、便捷,亦方便親友、家人前來探望,長者也可利用大眾運輸工具訪視親友、家人。
「挑選照護機構第一件事,在於其有無合法立案。未能在照護機構評鑑被評為甲等者,最好不要入住。」蔡芳文建議,選擇照護機構一如購屋,最重要且不可忽略的步驟,在於親自造訪照護機構,很快就可分辨良莠,「照護機構環境是否整潔、有無尿騷味,長者臉上有無笑容,幾分鐘便可有答案。」
除此,蔡芳文認為,也應仔細查看工作人員的工作情形,並詳細閱讀照護機構的說明書,確認入住者的權益、義務,如果有任何疑問,就當立即詢問,且應打破砂鍋問到底;但若不符合個人需求,或未達滿意標準,就不要勉強入住。
蘇喜同意蔡芳文的看法,並補充道,台灣照護機構的硬體設施,多數已有長足的進步,但軟體服務,仍有寬廣的進步空間;尤其,照顧無法自理生活的長者,更得有過人的愛心、耐心、細心,工作人員若缺乏熱忱,必定無法善待長者,爭執、糾紛勢必不斷。

學習課程讓長者生機盎然

「軟體服務範圍頗廣,涵蓋日常生活照顧與醫療照顧,還得安排諸多學習課程,讓長者可學習新事物,激發其生命活力。」蘇喜微笑地說,雙連安養中心被譽為照護機構的典範,其最具吸引力的,在於擁有30多種各具特色的課程,包括攝影、繪畫、書法、電腦等課程,因此即使得等上好幾年,後補者仍絡繹不絕。
為數眾多的長者,天天在家看電視,且只看鄉土劇與其重播;由外傭照顧的長者,只要是晴天,可能就在公園中度過整個白晝。蘇喜強調,照護機構提供的學習課程,既可讓長者接觸新知,縮短與後輩、子弟的距離;若干照護機構還幫長者舉辦畫展、攝影展,提升長者的榮譽感、成就感,「不再感覺自己是廢物」!
隨著社會型態改變,蔡芳文預言,安養機構、綜合多層級照護機構將成為照護機構的主流;原因在於,台灣不婚族、失婚族逐年增加,待其年逾60歲後,若不想成為獨居老人,遷居安養機構,堪稱最佳選擇之一,不必煩憂日常生活大小事,更有一群年齡相仿的長者為伴。
「若銀髮族夫妻有一人無法自理生活,同時入住綜合多層級照護機構,將可大幅降低另一半的負擔。」蔡芳文解釋,無法自理生活長者可受到完善的照顧,另一半則可維持完整的生活,不會因過度操勞而累倒,且夫妻不必分隔兩地,也可增加親友、子女訪視的意願。

201404702每人每月至少約需2萬元

只是,照護機構要價並不低廉,若無厚實的經濟基礎,也很難入住。若干由財團投資的養生村,住房抵押金少則數百萬元,多則超過1000萬元,長者還得繳交生活費,包括管理費、伙食費、公用與私人電費,每人每月至少約需2萬元。
入住雙連安養中心的長者,每月需繳2.6萬元生活費,但住房抵押金則低於10萬元,相對於其他照護機構,價格門檻相對較低,大多數家庭皆負擔得起;因此,不少人一屆入住下限的60歲,便立即前來報名候補。
「所以,想在照護機構安享晚年,中、壯年時就得積極存錢、理財,否則很難支應1年超過30萬元開銷。」蔡芳文嚴肅地說,在可見的未來,家戶經濟負擔日益沉重,三代同堂將可望而不可及,長者移居照護機構將成社會趨勢;而中、壯年亦不可抱持「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否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絕非危言聳聽。
「照護機構競爭日益白熱化,不少機構低價攬客、搶客。」蘇喜特別提醒,標榜「50萬元住到死」、「100萬元住到死」的照護機構,絕對是黑心廠商,不要心存僥倖,「道理很簡單,長者住得愈久,其報酬率愈低;長者走得愈快,其報酬率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