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戰國時代 比價平台崛起

獨家報導文:邱柏勝 | 圖:各廠商 提供

比價平台提供詳盡商品資訊,能讓消費者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購入想要的商品,而消費者購物時的決策過程,也被詳實的記錄下來,成為平台業者販售給電子商務商的產品。新的電子商務時代與獲利模式正逐漸成形。

路數位時代狂潮來襲,也讓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跟著進化,由實體通路逐漸轉移至網購通路,資策會預估明年(一○四年)台灣網購市場產值將達一兆三十四億元,成為名符其實的「兆元產業」。
不僅傳統零售業加入電子商務經營,媒體、金控及房地產業者亦紛紛投入網路購物市場搶奪商機,隨著購物網站日趨增加的情況下,為節省消費者到購物網站進行比價的時間,蒐集商品價格資訊的比價網站,應運而生。

紅門互動執行長張元溢與員工
紅門互動執行長張元溢與員工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102年台灣世代數位機會調查報告」的資料,73.2%的國人在購物前會先比價,顯然,而比價網站也成為民眾在購物時的重要依據。

互聯網興起 比價業者新商機

比價網站提供公開透明的比價機制,消費者不但可以節省找商品的時間成本,也能以較便宜的價格入手想要的商品。對網購通路來說,比價網站除了增加自身商品的曝光度,更可做為監測競爭對手定價策略的市調利器,因此樂於與比價網站合作。但早期的比價網站除了靠網路廣告賺取利潤外,並無法找到一套穩定的獲利模式。

張元溢於2013年推出新的比價網站「品購」
張元溢於2013年推出新的比價網站「品購」

然而互聯網概念興起後,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逐漸普及,為比價平台業者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根據資策會「二○一三年行動購物調查」發現,去年(二○一三年)有57.1%的行動裝置使用者曾經使用行動裝置購物,較前年(二○一二年)的十六‧四%大幅成長。顯見消費者使用智慧手機、平板等行動設備購物的意願大幅提升。
行動裝置購物的特色,在於其消費行為相當「個人化」。消費者瀏覽比價網站時,比價網站業者可以透過要求使用者登錄帳號,獲取消費者的個人資訊(user profile),再透過巨量資料(Big Data)分析,了解個別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商品偏好與消費時間,進而掌握每個消費者的具體輪廓,這些資訊都成為比價平台業者的獨有資產。

不只比價 更是內容供應者

「過去比價網站是滿足需求的工具,現在則是Content provider(內容供應商)的角色。」紅門互動創辦人兼執行長張元溢,二○一一年時研發出一套外掛程式比價軟體「SaveBar省省吧」。不同於傳統比價網站,「SaveBar省省吧」是個商品搜尋引擎,消費者只要輸入想購買的商品名稱,數秒內就可找出售價最低的網購賣場,大幅降低消費者比價的時間成本。
張元溢表示,當時會想要研發SaveBar省省吧,主因是自己也有線上查價需求,所以研發比價程式,讓大家都能撿便宜。使用過的消費者表示,同一款式筆記型電腦,在不同的兩個網購平台上,可能就有千元左右的價差,高價的商品如相機鏡頭、首飾等,甚至會出現五千元以上的價差,因此在購物前一定會使用比價程式查價。
但消費者在乎的,可不只是價格。「購物網站常會提供贈品做為購買誘因,而贈品的好壞,有時比產品本身更具吸引力。」張元溢表示,消費者很在乎贈品價值,寧可用稍微高一點的價格,選擇贈品較優的網購平台。
此外,「分期付款」也是比價時的重要考量。部分購物網站提供信用卡分期優惠,讓消費者的資金運用得以更彈性,購買意願也會因此增加。「發現這些資訊後,我們決定不只幫消費者比價,還要幫他們比服務、比贈品、比優惠!」張元溢將SaveBar省省吧進行改良與修正,二○一三年七月推出新的比價網站Pingle「品購」網購平台,並將原本的SaveBar省省吧更名為「Pingle省省吧」。
「Pingle」不僅提供商品價格資訊,連各大購物網站目前舉辦的行銷活動、贈品訊息、物流天數及免運費門檻等資訊,皆一目瞭然,「提供消費者愈詳盡的資訊,愈有助於他們作出合適的購物決策。」網站目前已累積三千萬種以上的商品資訊,而「Pingle省省吧」的外掛軟體下載安裝數也已超過十五萬人次。

114207701消費本身就是一種商品

以往比價網站的獲利來源,除了網路廣告外,便是來自轉介消費者至購物網站的消費總金額抽成,強調「量」的累積;但對網購族群Consumer insight(消費者洞察)的掌握,則是「質」的資本,成為比價網站新的獲利來源。
「購物網站只能蒐集自己網站內的消費者資訊,我們的比價平台可以蒐集到各個購物網站的消費者資訊。」張元溢指出由於現今大部份的網購族有比價習慣,因此只要是透過「Pingle」搜尋與購買產品的消費者,「Pingle」便可蒐集到他們的消費偏好、購物決策,以及平均購買金額等資訊,也能從點擊率發現哪些是目前熱門商品類別,還能進行不同購物網站中同項商品的銷售比較。
「既能蒐集到這些資料,何不有效運用?」張元溢表示,消費者透過「Pingle」搜尋、購買產品的過程,都被數據化後存放在網站伺服器中,若能將之系統化,定能成為有力的市場分析工具。因此他將概念落實,成立「EagleEye鷹眼數據」網站,針對有需要的電子商務賣家,提供消費者行為、市場流行趨勢、商品價格分析等付費服務。
另一家洞燭機先的網路比價業者,是2008年成立的「EZprice比價網」。該網站與資策會、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等單位合作,長期進行網購市場調查分析與消費者行為研究,研究報告僅供付費會員觀看;此外他們也提供各種調查數據資料給電子媒體,深化異業合作,強化自身知名度。
EZprice比價網公關吳曉函表示,比價網的用戶,都是網路購物的重度使用者,他們藉由記錄消費者自搜尋商品,直到付款前一刻的實際消費行為,加以整合、分析,歸納出來的統計資料,不僅即時,也相當具代表性。「我們提供消費者比價服務,也幫助電子商務業者更加了解消費者。」相較於購物平台業者,比價網站業者搶在前頭,與消費者進行第一線接觸,掌握到最關鍵的消費行為資訊,不僅成為新的獲利來源,也為自身增添附加價值。

比價平台的未來:深化服務

行動裝置的普及改變了消費型態,行動購物成為消費者購物的主要管道之一,雖然帶給比價平台業者新商機,但各網路購物業者開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應用程式介面)後,軟體開發業者可以輕易獲取各購物網站的商品資訊,許多「比價app」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將帶來更多競爭。
面對未來的競爭態勢,業者除了提供協助購物決策的服務外,增加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更是維持忠誠度的主要關鍵。張元溢說:「我們已在研發具備影像辨識功能的比價軟體,未來消費者不需要知道商品名稱,只要掃描一下,該商品的所有資訊馬上一目瞭然。」比價業者間的良性競爭,有助於服務創新,誰能創造出消費者最好的購物體驗,減少買賣雙方的交易障礙,就能在這市場上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