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押注比特幣、恆星幣,不如投資數位挖礦工具 — 記憶體、IC設計、圖形處理器製造、科技整合顧問。這些發展區塊鏈與創造相關附加價值的公司,都是在數位淘金時代不可或缺的要角。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當時的「淘金熱潮」。1848年,美國加州的沙特磨坊,發現黃金。超過30萬人想從河流中滔洗出黃金。一百多年後,又有新的「金礦」出現。只不過,這一次浪潮更急更兇。
區塊鏈的第一項應用
2008年,區塊鏈的第一項應用,加密虛擬貨幣誕生,當這僅占全球支付總額約2%的交易媒介,實際運作成功後,鼓舞更多加密貨幣,藉由運算能力而「淘挖」出來。
金融業者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這些加密貨幣很快被當作交易標的來炒作。加密貨幣的購買力,取決於運算能力的強弱;但若是當作交易標的,其價格便取決於下一位接手者的意願。價錢因熱潮推升,也可能棄之如敝屣而崩跌。
慾望的本質沒有差別
淘金熱是百年來重複無數次的歷史事件,人們慾望的本質沒有太大差別,依然追逐熱門標的,做著發財夢,然後在行情崩跌時受傷。有沒有辦法跳脫出這樣的輪迴?
淘金熱當時,有位雜貨店老闆,山謬˙布蘭南(Samuel Brannan), 他大量收購西岸的平底鍋、鐵鍬、鏟子等鐵器,再轉手給需要工具的眾多淘金客,成了西岸第一個百萬富翁。銷售淘金工具,遠比爭相淘金實際多了。
因此,與其押注比特幣、恆星幣這些貨幣,不如投資數位挖礦工具 — 記憶體、IC設計、圖形處理器製造、科技整合顧問。這些發展區塊鏈與創造相關附加價值的公司,像是超微、輝達、台積電、甚至微軟,都是在數位淘金時代不可或缺的要角。
以事業的強勁能力為標準
同樣的邏輯,與其追逐行情起伏甚大的農產品期貨,不如投資研發配種與種植農產、農機工具研發製造公司,例如俗稱ABCD的四大糧商、農業採礦機械大廠開拓重工(CATERPILLAR ) 、全世界最大農業機械生產廠商強鹿(JOHN DEERE) 。
當將投資目標從「資產」拉升到「事業」層次,投資者才具備靈活創造與捕捉價值的能力,而不會變成追逐價格泡影的奴隸。
牌桌上有句至理名言,「30分鐘後如果你還沒發現誰是冤大頭,那麼你就是冤大頭。」身為明智的投資者,必須以事業的強勁產出能力為標準,投資具有實質創造力的事業,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