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創 善耕引領農民創高鋒 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平台正式啟動

獨家報導文:《獨家報導》社長張淯|圖:善耕提供

從ECFA引發大陸農產品全面叩關的疑慮,到兩岸服貿協議進一步將壓力掃向更多產業,在全球化早已主導市場機制下,大陸這個具更高成本競爭力的「世界工廠」,只不過再次提醒台灣產業典範轉移的必要性。但對於天災頻仍、零售通路長期被壟斷等「人禍」,長期居於弱勢的台灣農民來說,談典範太遙遠,產業轉移對於平均年齡超過六十的農保人口來說,更是不可承受之重……

義東北近山區一塊山坡地,由於砍伐後遍留竹頭,命名為「竹頭崎」。貧瘠的土地種植不了其他作物,百年前在當地農民嘗試栽種梨子樹後,逐漸成為台灣最南端的產梨重鎮。

現代神農式微

長春農場,就是位於嘉義竹崎的一個產銷班,即使農場的十戶人家裡,就有兩位曾獲神農獎的現代神農,但在台灣崩壞的產銷體系下,多年來始終維持自產自銷的作法。

也因為銷售通路受限,即便有再優異的技術,現代神農們也只能維持小規模生產,溫飽,已是最大的渴求。即使十個月的辛勞,只為了兩個月的收成,萬一遇到天災,一分地三、五千塊的農損補償,常使得這個基本渴求也成為奢求。

長春農場的處境,是台灣農民的縮影。平均年齡近六十五歲的農業人口,守著小小的一畝田、幾分山坡地,在日益老邁蹣跚的步伐下,似乎只能坐以待斃,無以維生。

「為何不試著把我們最自豪的綠色黃金『豐水梨』,做成農產加工品呢?」2010年,長春農場選擇踏出第一步,將盛產的豐美梨果製成全台第一罐梨醋。長春農場的這一步極端慎重,除了製成部分委託GMP的釀造大廠,為了符合創立之初的健康訴求,甚至堅拒各界「適度添加糖以符合消費者口味」的建議,堅持維持天然無添加糖的製作方式。

「結果是讓兩批加起來共一萬五千瓶的梨醋,幾乎全成庫存品,前後只賣出幾百瓶。」梨醋現有負責人鍾震璋分析,農民以往只懂得產,不懂得銷,是最大的問題,更何況去反轉人們對於口味的堅持與迷思。

即使是臨危授命接下這個擔子,曾在中正大學任教,對於市場行銷與公益行銷頗有研究的鍾震璋始終認為,消費者的口味與喜好,是可以透過「教育」與「宣導」改變的。

即便那時,消費大眾尚未因「翡翠檸檬」事件知道手搖杯飲料每杯含糖量超過十五顆方糖,可口可樂總裁也尚未坦承這款風靡全球的飲料含糖量過高,鍾震璋仍老是不厭其煩的在每個場合大聲疾呼,糖分對人體的危害,甘冒大不諱去揭穿這個業界公然的秘密。

刺激農業升級

「堅持,畢竟是對的。」從2012年接手後的慘淡經營,到隔年改弦更張,透過精緻小容量瓶裝,降低單位售價,轉型後的梨醋,終於累積出一小群愛用者,並透過口碑相傳,逐漸擴散到更多族群。

鍾震璋說,更重要的是,因為梨醋一開始就堅持利潤10%回饋第一社福的作法,讓梨醋吸引來許多「善緣」。

「這些善緣,最終凝聚成『善耕』這個平台。」鍾震璋解釋,這個平台讓他看見,台灣其實有很多企業家期望成為引領這個社會向上提升、平衡貧富差距的一份子。

「善耕」主要發起人,還有創見資本財務顧問負責人蔣建智,及史隆管理顧問總經理陳東豐。創見負責人蔣建智分析,傳統農民的困境,主要在於零售銷售被少數通路壟斷,農民本身又缺乏開發自有通路的能力。所以善耕第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透過扶輪社、公司福委會這些「消費能力高」的團體,為農民建構一個強大的通路,而後向上串連更多有同樣理念的小農。

蔣建智說明,為了確保這個通路的建構,可以真正讓農民受益,並進而鼓勵農民進行更環保、對環境友善的耕種方式,「善耕」更引進「公益信託」的機制,將30%的盈餘,捐作提供「二代農返鄉計畫」、「一日農民體驗營」及「關懷大地計畫」等的經費,讓購買者除了透過「消費」,為台灣農業升級盡一份力,更可實際參與這項改革計畫。

史隆管理顧問公司陳東豐分享,善耕的宗旨是興利於農民,是創見是全台第一個以提昇農民勞動力為目的的社會企業和公益信託平台。在凝聚扶輪社、青商會、獅子會這樣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的社團後,善耕的經驗,其實可以導引到更多新興產業上,尤其是規模多為微型的文創產業。

側身世界工廠旁,除了透過公權力的伸張,讓逐漸老邁的小農,有公平的機會得以翻轉自己的命運,在凝聚社會善的力量,澆灌出更茁壯的園地後,台灣何嘗不能是中國大陸這個「世界市場」的有力角逐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