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人:張淯 社長|文:黃家音|責任編輯:陳若憐|核稿編輯:陳曉玫
去年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在「2020台北金融科技論壇」(Fintech Taipei Forum)開幕致詞時表示,金融科技的創新將IT運用到銀行、理財等服務,不僅可提升產業的效率與效能,也讓民眾享受到更便宜、更便利的服務;期待臺灣金融科技服務,帶動整體產業轉型升級,符合客戶期待。
「銀行即服務」是以場景金融(Financial Scene)為概念,銀行是金融商品的提供者,將金融服務或商品融入合作夥伴的各項場景之中。這種以發展生態圈為目標的策略,是金融業者最常採用的模式,也是較容易成功的模式。
金融生態圈(Financial ecosystem)往理想層面上來說,是顧客與金融業者建構起來的「伊甸園」,但事實上是金融業者根據金融主管機關──金管會所推出的「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中,所發展出人才培育、法規調適、資訊共享、建立單一窗口、資安、國際連結與跨境合作、消費者保護、以及倫理規範等八個方向,為形塑友善之金融科技發展生態系,促進相關服務或商業模式之推出,提升金融服務之效率、可及性、使用性及品質,以因應未來跨業跨域及場景金融的發展趨勢,所勾露勒出的一個藍圖。
場景金融
國內金融機構面對純網銀加入戰局的刺激,「發展金融生態圈」變成金融業者不得不思考未來布局,且快速決策唯一可行的戰略。他們認為,生態圈發展之所以重要,是金融業者已無法再坐等客戶上門,必須比客戶更早一步知道他們的需求。而顧客則根據金融業者設計好的經營模式,一步步走入這所謂的「生態圈」。
未來金融生態圈將透過以下三個面向逐漸改變金融服務體驗:壹、消費者於日常生活,創造出金融應用場景;貳、銀行透過開放銀行策略,加速與第三方業者合作;參、銀行或第三方業者與熟悉金融科技夥伴(供應商),互相激盪出創新火花。可以說,生態圈決勝的關鍵,在於業者是否擁有巨量資料分析能力,提供差異化服務。
金融服務的新典範就是要讓民眾在使用金融服務時,像在使用水電一樣,是既安全又便利的。為了實現這個夢想,金融服務必須進入使用者的生活場景,透過API串聯,提供使用者在生活場景中,即可享受到「端到端過程」(end-to-end process)──從客戶需求端出發,到滿足客戶需求端去,提供端到端的服務,端到端的輸出端是市場,輸出端也是市場──這樣完美的顧客體驗。
發展金融生態圈的重要方向會是透過考量使用者的消費模式與時機,創新技術,將金融科技嵌入消費模式,進而帶動個人與企業的金融循環,也就是說,「場景金融」(Financial scene)的尋找與定義,將是金融生態圈的決勝關鍵點。
新的模式
場景金融模式的建立,強調將銀行「從一處場所變成一種行為」,隨著FinTech以及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推波助瀾,金融服務已具備技術和能量,能走出封閉的金融機構。「場景金融」的挑戰在於如何串聯、描繪出生活中各式的金融業務「場景」,以消費行為數據為基礎,主動將服務或產品「嵌入」目標客群的生活之中,運用網路產業視角,賦予該服務新的想像,打造新的商業模式。
場景金融始於消費者旅程,因此未來銀行需要領導,參與和支援多個由消費者、銀行或第三方業者所架構而成的場景。場景的發生在於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選擇,因此需考慮不同的消費者旅程。
曾任金管會銀行局長、玉山銀行董事長曾國烈在卸任前的一篇九千字媒體投書,彙整出未來金融生態圈的三種模式,包括了銀行即服務、銀行即平臺(Banking-as-a-Platform)和開放銀行(Open Banking)。他表示,如果我們擁有智慧型手機,是否希望完全不必到銀行,在手機上就能很快地取得或完成各式各樣的生活服務?如果有一家銀行能夠讓我們在手機上完成開戶,提供一張虛擬卡片和一個app,在消費或轉帳時,能立刻在app上看到交易的時間、地點、項目和金額,還為我們完成智慧化分類的消費報告,幫我們管理收支預算,而且不管在國內或在國外的交易都不向你收任何費用;又有24小時全年無休的顧客服務解決你碰到的問題……
這應該不會是天方夜譚,而是這樣的銀行事實上在有些國家與地區已經可以做到,但在臺灣或許讓消費者接受與習慣,還有一段路要走。這的確是目前每家銀行所面臨的數位轉型挑戰。
擁抱VIP
比如,中國螞蟻金服不設實體分行,卻成了一家擁有支付寶、餘額寶、招財寶、螞蟻達客、螞蟻聚寶、網商銀行、螞蟻花唄、芝麻信用、螞蟻金融雲等r九大業務生態圈,而橫跨支付、基金、保險、小微信貸、股權眾籌、信用評價、雲計算服務等領域的網路金融集團,其自我定位僅服務小微企業及一般消費者的思維,也顛覆傳統金融業競相擁抱VIP的思維,且其信貸強調最快3分鐘到帳、1元起貸,0抵押、可隨時還款。
這些都是運用金融科技蠶食或顛覆傳統銀行業務,非常明顯的例子;而且它們運用大數據的方式和商業模式,也和傳統銀行業有很大不同,對傳統銀行形成巨大的挑戰,也打破了金融制度傳統上產業(集團)與金融(集團)分離的制度設計和金融監理思維。
相較於其他國家,臺灣金融監理較為嚴謹穩健,而生態圈的發展涉及到跨領域的業務合作,金融要跟產業整合,必須要整個經營團隊合作才能夠完成,然而,臺灣多數金融機構在建構金融生態圈上仍處於基礎階段,大多先從單一場景開始布建,少見真正有規模的生態圈。
要建構金融生態圈重要的是,將金融數據與電商客戶資料整合。例如,當顧客在逛購物網站時,銀行能推薦優惠最多的信用卡,讓顧客直接在電商網站上辦卡,甚至參考顧客的購買紀錄,做為信用評分的依據,且一經申辦,就能判斷資格立刻核卡,讓顧客當下刷卡。
從上述的例子來看,透過生態圈經營,銀行首先可以降低獲客成本,還能藉由多元產業的合作,觸及到「信用小白」或是學生客群……等。其次,透過數據的搜集,可以更精準地行銷,達到變現目的。最後,利用數據分析,掌握顧客的偏好,讓體驗變得更加客製化,還能進一步鞏固客戶忠誠度。
群益投信 欺負小資族 所有贖回的基金 每一筆 逐筆計算 匯費 為業界 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