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興起 卡位投資趁現在

獨家報導文:何世芳 | 圖:周元楷

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雖將搶走許多勞動者的飯碗,卻也將創造可觀的工作機會;在機器人市場,台灣競爭力不如日、美、德等國,但在零組件產業,卻擁有一席之地,相當值得青年世代投入。

年前,機器人仍是科幻電影的主題,如《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變人》(Bicentennial Man)、《機械公敵》(I, Robot)、《獵殺代理人》(Surrogate)等等,雖然聲光效果令人目眩神迷,但幻想成分多於科學;罕有人相信,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並將劇烈改變就業市場生態。

工業用機器人的發展業界視為下一波的產業革命,影響深遠
工業用機器人的發展業界視為下一波的產業革命,影響深遠

日、美、德積極研發機器人

當下機器人產業來勢洶洶,雖然多半僅是機器手臂,或遠端遙控裝置,距離人形機器甚遠。但其所掀起的巨大浪潮,勢必直接、間接影響每一個人。隨著新興國家工資快速翻漲,迫使愈來愈多製造業使用工業用機器人;加上少子化、高齡化勢不可逆,家用機器人亦將推陳出新、日新月異。
擴大機器人使用比例,早已是台灣製造業業者的共識。近二十年來,台灣製造業以中國沿海省份為生產基地,但近來工資快速飆漲,逼使台商不得不想方設法應對,與其將工廠遷移工資相對低廉、運輸倍加困難的內陸省份,或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國,還不如大量採用機器人。
在台商中,鴻海、上銀皆已量產工業用機器人,更看好機器人產業的前景,在往後五年,都將投資上千億元新台幣,在台灣中部打造機器人生產基地,未來將有更多大廠跟進;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更宣稱,在二○一四年,鴻海集團的機器人總數,將提升至一百萬台。
如今,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無不大力發展機器人,日本、美國長期是技術領先國,但日本企業FANUC已擠下優力美訊,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龍頭;緊追在日本、美國之後的,乃是德國、瑞士,連韓國的現代汽車,也已著手研發機器人。

機器人產業將超越汽車產業

不過,機器人雖然將搶走許多就業者的飯碗,卻也將創造可觀的就業機會;在可見的未來,機器人產業即將成為炙手可熱的就業新選擇。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詹炳熾表示,自二○○八年起,政府開始推動、扶植機器人產業,並看好其產值未來將超越汽車產業,並帶動工具機、機密機械等產業飛越性成長。
「其實,在國內大學理工學院,不乏專精機器人的師資。」詹炳熾感慨的說,這些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屢屢在國際機器人競賽中獲得佳績,但昔日因台灣機器人相關產業尚未萌芽,參與研究團隊的大學生、研究生,只得捨棄原有的專長,轉進其他領域,「未來,這些學生都可望『歸隊』,回到機器人研發的行列。」
詹炳熾觀察,大學的機器人研究團隊,過去在他人眼中,與玩樂性、玩票性社團無異,當學生升上大四、研二或研三時,周邊的親友、同學都會勸告他們:「不要再玩囉,否則畢業後,很難找到工作。」但不久後,機器人研究團隊勢必成為就業保障,加入門檻也將大幅提升。
目前,機器人研發約可區分為兩大方向:首先,研發更精密、使用年限更久的工業用機器人,以取代人工,負責枯燥(dull)、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的工作,即將成為製造業的生產主力,產業轉型、升級將更快速;其次,研發可接收、執行多重指令的家用機器人,用以照顧長者、病患或行動不便者。

零組件產業最值得投入

「但一如汽車產業,在機器人整機領域,短時間內,台灣難以與日本、美國、德國比肩。」詹炳熾指出,台灣較具國際競爭力的次產業,應為機器人零組件產業,如IC設計產業,建議有志投身於此的青年世代,應多強化機電整合知識與技術,較有機會從眾多應徵者中脫穎而出。
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預言,機器人產業將開啟第四波工業革命,有志成為機器人產業一員的青年世代,若想提高就業機會、就職薪資,在學生時代時,便應參與機器人研究團隊,並多報名國內外機器人競賽,只要獲得佳績,就如同拿到躋身知名企業的入場券,起薪必定高於同儕平均值。
目前,台灣較具規模的機器人競賽有三項,分別為工具機大廠上銀舉辦的「智慧機器手實作競賽」、經濟部工業局舉辦的「智慧機器人產品創意競賽」,與新光保全所舉辦的「智慧型保全機器人競賽」。
其中,「智慧機器人產品創意競賽」特別規定,參賽者只能使用國內廠商製造的零組件;競賽更分為國產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智慧應用創意兩組,採用國際機器人產品測試規範,評量標準包括機器人的重現精度與往復運作時間等項目。

政府聯手廠商以「打群架」的方式,企圖在全球機器人市場中搶得先機
政府聯手廠商以「打群架」的方式,企圖在全球機器人市場中搶得先機

亟需應用、設計人才

「若想獲得機器人相關企業的青睞,除了增進實作經驗,別無他途。」呂正華直言,機器人優劣當下立判,大學生、研究生透過機器人競賽,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深入了解機器人的設計、應用,縱使未能得名,卻仍是日後就業時,與同儕競爭的差異化優勢。
台達電運動控制事業部總經理、先達工控董事長蔡清雄微笑的說:「由於製造業缺工相當嚴重,世界各大經濟體無不加快研發機器人的腳步,台灣亦不例外」。事實上,國內大學在多年來已培育數以千計的機器人人才,過去長期皆「不務正業」,在機器人產業崛起後,部分人才將「回歸正業」。
負責台達電機器人研發業務的蔡清雄略帶直言,在機器人研發領域,日本、美國與德國三國起步甚早、布局甚廣,台灣起步時間略晚,仍有待急起直追;在今後數年,機器人產業可望出現爆炸性成長,將是值得青年世代投入的潛力產業。
「我們這一代,都將自己當成機器人;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可以使用真正機器人。」蔡清雄懇切的說,以機器人取代人工,扮演製造業的生產主力,不單可解決缺工問題,亦大可大幅提升產品的良率,「目前,機器人價格仍居高不下,待其價格滑落後,很快便將全面普及化!」

機器人智慧化將是最大挑戰

那麼,機器人產業最需要何種人才呢?蔡清雄透露,最迫切需要的,當屬機器人應用設計人才;工業用機器人雖然需求數量龐大,但製造業可同時使用多種機型機器人,一種機型僅需接收、執行數個指令,構造較為簡單,但家用機器人可能得照顧人類生活起居,構造必定較為複雜。
「因此,家用機器人如何擴大應用、增加功能,使其更有智慧,將是機器人產業的重大課題。」蔡清雄強調,高齡化社會來臨後,未來陪伴長者度過餘年的,將不是子女,也不是社工,而是機器人;機器人得陪伴長者下棋、聊天、散步,甚至協助其就醫,「要實現這些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