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遍中台 建商熱衷投資飯店

獨家報導文:何世芳 | 圖:周元楷 攝影

近年來,因房地產市場陷於膠著,愈來愈多建商致力擴展新財源,最受青睞者,當屬轉投資飯店。在建商推波助瀾下,飯店業雖呈現空前榮景,競爭卻也異常激烈,而有些建商積極尋求轉型,有些則將飯店當房地產經營,未來發展仍值得觀察。

著國內房價居高不下,中央、地方政府相繼祭出平抑房價政策,導致房地產市場買氣急凍,加上少子化浪潮來勢洶洶,迫使愈來愈多建商另闢戰場,以因應房地產市場空頭時期到來;這些建商跨足其他領域的首選,不約而同皆為興建、經營飯店。
目前,已轉投資飯店的建商,包括國泰、太子、遠雄、皇翔、鄉林、力騏、麗冠、京城、勤美、三發、昇陽、日勝生、太平洋與麗寶集團等,還有諸多建商躍躍欲試。其中,太子建設所經營的W飯店,已躍居台北市東區的指標性飯店;國泰建設旗下的國泰商旅,二○一四年於台北市敦化南路,成立第三家飯店──台北慕軒,也讓北市東區飯店戰局益加火熱。
除了台北市,在台中市、日月潭、墾丁、宜蘭、花蓮、台東等觀光重鎮,皆可見到建商積極獵地,準備興建高檔星級飯店;以日月潭涵碧樓成功搶灘飯店市場的鄉林,更已將觸角延伸至中國,率先營運的應是青島涵碧樓、南京涵碧樓,未來更將積極在各省拓點。

建商四處覓地建飯店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分析,建商紛紛投入興建、營運飯店,不僅因為政府陸續推動實價登錄、奢侈稅等政策,且隨著房價所得比不斷升高,房地產價格雖處於空前高檔,但成交量卻日益縮減;在「量先價行」的鐵律下,有危機意識的建商無不未雨綢繆,積極另闢財源。
徐佳馨研判,在IFRS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國際會計準則)施行後,因改變資產、負債認列原則,對上市櫃營建股衝擊最大,因此上市櫃建商無不加緊腳步轉投資飯店,以捍衛股價。
先前,建商轉投資的產業頗為多元,但多半績效不彰;因此,當有建商經營飯店有成後,其他建商也紛紛跟進。以近來成為新聞焦點的遠雄集團為例,其雖也搶進人壽、物流產業,但獲利卻不如遠雄悅來飯店;較特別的是,力騏積極在台灣各地興建飯店,在兩岸水資源市場亦大有斬獲,成為其另一隻金雞母。
由於國人休閒意識勃興,且中國、香港、東南亞國家觀光客大量湧入,韓國觀光客亦逐年成長,觀光飯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嗅到觀光業商機的不只是建商,往昔專攻陰宅的龍巖、主力業務為土地開發的台開,以及鞋業巨擘寶成、車燈大廠大億等,也陸續搶攤飯店業。

營建業者擅長行銷戰

「相較於其他產業,營建業轉投資飯店,除了興建飯店成本較低,並無特別優勢。」徐佳馨分析,並非營建業特別鍾愛飯店業,而是飯店業有利可圖,且近年來獲利可觀,倘若其他產業商機雄厚,營建業也會積極投入,「別忘了,許多建設公司也是由其他產業業者轉投資的,如紡織業,便是相中當時營建業火紅。」
與轉投資飯店相較,建商進軍房仲、物業管理等房地產相關產業,理應更有機會開花結果;以日本為例,在房地產不景氣後,不少建商興建只租不售的大樓,並委由所屬的物業管理公司經營、管理。但徐佳馨直言,台灣房仲市場已趨近飽和,物業管理尚未普及化,因此建商興趣缺缺。
徐佳馨認為,飯店可否獲利且蒸蒸日上,硬體設備只是次要因素,關鍵因素仍在於管理、服務與行銷。飯店管理及服務專才,建商大多從飯店業中挖角,加上建商本身極擅長行銷戰、新聞戰、廣告戰,使其轉投資的飯店,業績多半亮眼。
近十餘年來,建商一直是媒體最重要的廣告客戶,尤其是平面媒體;當下台灣的建商,早已練就「化腐朽為神奇」的行銷功力,雖然房地產市場早已供過於求,卻可不斷墊高房價,因此行銷旗下的飯店,也比一般飯店更為靈活、生猛,使其快速在飯店業崛起。114302601

飯店約十五年方可回本

「建商行銷旗下的飯店,最常見的手法,就是贈送買屋者、看屋者飯店住宿券。」徐佳馨指出,遠雄、太平洋這兩家建商最擅長此法;至於促銷戰、媒體新聞戰與廣告戰,建商手法皆相當大氣、豪邁,使其轉投資的飯店,曝光度遠超過一般飯店,「不過,台灣飯店數量快速激增,競爭愈來愈激烈,想闖進飯店業的建商卻仍絡繹不絕,頗令人憂心。」
身兼禾家歡建設、米堤飯店負責人的李麗裕坦承,與獲利快速的營建業相較,飯店獲利速度相對緩慢;建商爭先恐後轉投資興建、經營飯店,看重的並非飯店的獲利,而是別有所圖,縱使飯店虧損,也無法撼搖建商揮師飯店業的決心。
李麗裕回憶道,他當初買下米堤飯店的初衷,也像買下其他不良產權、法拍屋一樣,純粹只為了轉賣賺錢;沒想到他到米堤飯店探勘後,卻愛上了周遭的環境,愛上了在群山環繞的孟宗竹海,決定從紡織業、房地產業跨入休閒旅遊業。
「建商每售出一間房子,獲利少則數十萬元,多則數百萬元;就算是頂級飯店,每名旅客每次消費頂多數萬元。」李麗裕透露,根據飯店業業者的估算,投資一家飯店,平均得十五年才能回本,遠比推出建案來得緩慢;且建商習慣銀貨兩訖的商業模式,「剛投入講究服務品質的飯店業,大多適應不良。」

飯店為建商人脈平台

李麗裕略帶無奈地說,經營飯店遠比蓋房子、賣房子來得困難,相關業務更為繁雜、瑣碎,不僅旅客常要求打折,只要有一丁點不合意,便動輒客訴;而飯店業淡季、旺季甚為鮮明,一遇到淡季,即使用盡行銷策略,也難以拉抬業績,但在旺季,一遇到風災、水災,退房電話怎麼接也接不完!
部分飯店大搶中國觀光客生意,李麗裕卻頗不以為然,因為中國觀光客諸多脫序行為,嚴重影響觀光品質,導致台灣、日本觀光客卻步,表面上門庭若市,獲利卻持續疲弱不振,讓轉投資飯店的建商困擾不已。
那麼,建商大舉轉投資飯店,所圖為何呢?李麗裕分析,不同建商轉投資飯店的動機各異,確有建商看好觀光業遠景,因此重押飯店業;且飯店業遠比營造業風光體面,也令諸多建商心嚮往之。畢竟不乏建商出身草莽,在發家、致富後,無不希望提高聲望、地位,並躋身社會名流,投資飯店堪稱終南捷徑。
「第一代建商皆從工地中崛起,相對於其他產業、西裝筆挺的企業家,有時不免自慚形穢!」李麗裕笑稱,建商轉投資飯店後,可將飯店當成招待所,款待客戶與商界友人,成為建立人脈的平台,「多接觸其他產業的企業家,不僅氣質、視野、見識都可大幅成長,從新人脈所察覺的商機,遠大於飯店本身。」

將出現建商拋售飯店

李麗裕建議有意轉投資飯店的建商,營建業、飯店業兩者差異頗大,一切都得重新學習,並任用觀光專業人才,倘若仍固守營造業的思維,管理、經營飯店註定失敗。事實上,應有為數不少轉投資飯店的建商,表面上春風得意,暗地裡卻叫苦連天。
「以競爭最激烈的台北市為例,飯店營收約有百分之五○來自餐飲,必須特別強化廚師陣容;而在觀光景點,住宿占營收比例較高,必須打造多樣化的住宿環境。」李麗裕自豪地說,他雖是建商,卻也身兼紡織商、教育業者,因有數次跨產業投資的經驗,深知尊重專業的重要性,方能在短短幾年內,讓米堤飯店從廢墟蛻變為溪頭飯店的代名詞。
再以遠雄集團為例,其在成立遠雄悅來飯店的第一年,就換了四位飯店總經理。在李麗裕看來,這可說是建商跨足飯店業必繳的「學分費」;因此他預言,在可見的未來,將有若干無法改變思維、放下身段的建商,因不堪連年、鉅額虧損,拋售轉投資的飯店。
李麗裕相信,若干建商轉投資飯店,原始動機是在炒熱飯店熱潮後,將飯店出售獲利,其實也將飯店視為房地產,並無心認真經營飯店,飯店自然無法吸引旅客,更難以轉虧為盈;而在不久的將來,由於飯店家數過多,飯店業即將出現大規模盤整,屆時建商轉投資飯店的風潮,極可能大幅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