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子交流系列(大陸篇):明月之下源圆之情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陳昊楠/南京中醫藥大學

八月中下旬「源圓兩岸交流匯」的行程落下帷幕,回程的車從煙雨迷蒙開到晴空萬里,我細細回想起這幾天的愉快時光,大概是永遠也忘不了了。

 美食打開話匣和心扉

初見的那一天大家都有些拘謹,身旁都是不認識的人,難免有些內斂。這時邊上的臺灣朋友忽然問我:「這道菜叫什麼?」我說是「肉鬆骨頭」,我們太倉的特產,肉嫩多汁,軟爛香甜。她眼睛一亮,對我豎起了大拇指說「很好吃誒!」拘謹的氛圍一下被打破,大家熱絡起來,從天南聊到地北。

於是我們知道了,臺灣有「南北粽」之爭,大陸亦有鹹甜粽之戰;我們對臺灣豬血糕中豬血、糯米、香菜的搭配嘖嘖稱奇,臺灣朋友也被我們「松鼠鱖魚」裡面沒有松鼠,是把魚劃開再炸之後形似松鼠的解釋,逗得捧腹大笑。

我們舉杯慶賀這次美好的相識,鄰座的臺灣小姐姐告訴我,這邊啤酒比臺灣的更細密,喝起來很舒服;臺灣的啤酒更烈,氣更足。她說有機會帶我去喝,我高興極了。

我們對彼此的美食充滿興趣,我們對彼此的文化無比親切。細小的差異讓我們的交流充滿新奇樂趣,同根同源的底蘊讓我們擁抱彼此,恰如一家人。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青年學子交流共築未來

如果說,頭一天的圓桌美食帶來了輕鬆愉快的初識,那麼第二天的兩岸青年學子交流論壇則打開了互通互鑒的大門。

我發現,「臺灣經濟奇蹟」和大陸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改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在堅定原有核心制度的同時,進行更符合實際情況、更有利於發展的改革。「臺灣奇蹟」讓臺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中國現代化新征程則為兩岸學子共同提供新的機遇與挑戰,為我們攜手共進、共築強國提供堅實的臺階。

論壇上,兩岸學子積極交流互動,看著大家在臺上分享時閃閃發光的樣子,我心裡溫暖而快樂。我們互換了禮物,也互換了友愛的心。我收到的是一塊正宗精緻的臺灣手工皂,送給臺灣朋友的是一盞有蘇州風情的小夜燈。我們在陽光中留下了一張合影,我將它悄悄珍藏。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江南煙雨中的人情暖暖

相伴這些日子裡,我們走遍了德國風情的羅騰堡小鎮、壯觀震撼的太倉港碼頭、古樸沉穩的沙溪古鎮、繁華熱鬧的南京夫子廟,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在蘇州那煙雨迷蒙的一天。

園林是江南的特色,煙雨也是。於是在逛拙政園的那一天,兩者撞了個滿懷。

我們待在同一個屋簷下,細聽雨打荷葉,看琉璃窗折出的動人光澤,感覺心也緊緊貼在了一起。

拙政園作為蘇州園林中最著名的一枝獨秀,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人山人海。雨天更是擁擠,在傘花中間穿梭並不容易。「小心,別丟啦!」一隻溫暖的手拉住被擠飛了的我,是我的臺灣朋友。

那天中午,大家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松鼠鱖魚,臺灣朋友們大感驚奇,而後交口稱讚。我們高興極了,向他們介紹起做法。

酒足飯飽之後,我們同游平江路。蘇式糕點的香氣和著煙雨氣在巷子中彌漫,從竹筒霜淇淋到梅花糕,我們一路走一路吃,歡聲笑語飄蕩在青石板路上。

 萍水相逢的友人和素未謀面的親人

我們手牽手,我們心連心。我們是萍水相逢的友人,也是素未謀面的親人。在交流中,彼此的文化交織纏繞,我們有著相同的文化底蘊,又在新時代開出不同的花,萬紫千紅相匯,方為滿園春色。

我們留下了彼此的聯繫方式。臨走的那天,臺灣朋友問我可還有機會再見?我看了看天上的明月,笑著對她說:「當然」。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有緣自相見。期待下一次相逢。

※以上言論不代表獨家報導立場※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