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股票的投資風險超小的!」在油電雙漲後,證所稅成為壓垮總體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許啟智卻認為,景氣不好更該投資股票!想知道他無論多、空市場都能維持三〇%以上獲利率的法寶?在大盤直直落的情況下,他又將搶進哪一檔股票?!
「台灣第一季的經濟數據已是後段班,再不力爭上游,台灣人民當『台勞』的苦日子就要來了!」在五二〇全台「倒馬」大秀結束後,資深財經觀察家許啟智憂心提出,台灣的考驗才將開始。
因油電雙漲造成的通膨、電子業因缺乏整合與升級讓成長動能趨緩,加上歐債對全球的衝擊,許啟智預估,台灣今年的總體經濟仍將持續惡化。
但在股市裡,危機,往往是進場最佳時機。
投資經驗超過二十年,無論多、空市場,每年都能維持三〇%以上獲利率,很多時候甚至可獲利翻倍的許啟智認為,投入股票市場,才是抗通膨的最好方式。這讓許啟智從最初投入的幾十萬資金,滾成數千萬資產。
準則一:專注
「我常問人一個問題,如果把一張紙摺疊五十一次,厚度將有多高?只有兩個人回答,那可能是一個想像不到的高度,其他人的想像頂多是一棟摩天大廈那麼高。但真實答案,卻是超過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
許啟智認為,一般上班族做的事,就像是把五十一張紙疊起來,日復一日重複同樣或類似的工作,而不是思考如何讓手上的資源與工作,有「翻倍」的效果。
對許啟智來說,從商學院畢業時,他的經歷也不過是一張白紙,華南銀行的行員經歷、在經濟日報對財經題材的深耕,尤其是他前七年敗多勝少的投資經驗,都是一種摺疊。
「專注,需要犧牲掉一點廣度,長久下來卻會累積驚人的厚度。」許啟智這段話,不僅印證在他的人生規劃,也是他的投資經。
一般投資聖經奉為圭臬的「分散投資」,許啟智認為那說穿了,如果不是寫的人也不知道該買哪種股票,就是不知道讀者的口袋深度、理財程度,只好用一個保守的通論去搪塞。
「台灣股票的投資風險超小的!」許啟智看似語出驚人,卻是有但書的──「但要把它當生意做。」
許啟智坦承,他畢竟也交過學費,一九八五年他開始投入股市時,就是這種心態,每檔股票都買個兩、三張,而且很「勤勞」地經常短進短出,只希望每個月能賺個幾千塊貼補家用。結果,一九八七年發生雷伯龍事件,讓他投入所有資金買到的股票一夕之間成為廢紙,還連累老媽拿出積蓄才度過難關。
在那之後,許啟智手上的股票通常不超過三檔,每年最多只進出一到兩次。
準則二:買股如同買畫
能大膽押注少數標的,自然是因為看得夠準,夠有把握。
「買股票的第二個準則,就是只買自己懂的產業。」二〇〇四年他以七塊錢買進誠泰銀行,三個月內就以二十八塊出脫,翻了四倍。隔年他再壓寶上海商銀,前前後後同樣為他帶來近四倍獲利,就是因為他對金融業熟悉。
許啟智分析,買進誠泰銀行時,因為看準誠泰銀行有一百家分行,當時發行的Hello Kitty卡大為通行,又有民生東路價值上百億的不動產當後援,加上當時的金融整併題材,讓他深知這樁買賣包準穩賺不賠。果然,三個月後新光金宣布併購誠泰銀,讓股票翻了四倍,讓他才花三個月就賺了七百萬。
「把之前投資出版社賠的都賺回來了!當時我就下定決心,絕不再碰不懂的產業。」
隔年,許啟智再從金融股中看到下一個目標──還未上市的上海商銀。許啟智分析,當時上海商銀的股價只有二十三塊,資本額一百四十多億元,EPS還不到一元。雖然乍看之下獲利有點低,但攤開上海商銀的財報,才發現是因一九九七年在亞洲金融風暴受傷後,之後上海商銀每年都提列六十億元打消呆帳,到二〇〇五年提存率已到一百四十%,呆帳已打完,讓來年的獲利等於立於不敗之地。
「更重要的是,在一般消費者眼中看來不起眼的上海商銀,由於經營的是匯兌業務,在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後,業務勢必大幅成長,加上轉投資的香港上海商銀更是一隻金雞母,當下自然是大舉買進。」
但有時萬事皆備,獨缺東風遲遲不來。由於接下來經歷了卡債風暴,及二次金改政策反覆不定等利空,上海商銀的股價幾經漲跌,許啟智始終維持續抱的決定。
「買股票和買畫一樣,都要懂得骨子裡,才能讓你看清短時間內的迷霧,等到最佳出手時機。」總結六年下來,許啟智從二十三元買進,加上六年來公司三度增資,開放投資大眾以十元買入,許啟智靠著上海商銀,又是四倍獲利。
只是這次他靠著誠泰銀一役所累積的資本額已不斷攀高,真實的獲利數字許啟智始終列為最高機密。「我大姊應該是最大受益者之一,因為二〇〇五年時,她拿了三百萬要我幫她投資,七年後她一共拿回四千三百萬。」許啟智說道。
準則三:對折劈手刀
在股市裡,押對寶,創造翻倍的獲利並不是新鮮事,許多押中高成長的飆股,讓財富一夕之間翻上好幾翻的故事比比皆是。但許啟智近幾年堅持不碰科技股,雖然他澄清,「是因為我不懂,所以宏達電飆破一千塊,也不干我的事。」
但真正的原因,則是因為向來信奉「價值型」投資的他,認為電子業的產品淘汰率太高了,依照摩爾定律,只可能出現獲利打對折後,再打對折的情形。
許啟智以股神巴菲特為例,波克夏長期持有的可口可樂、吉列等股票,一來都屬於民生消費品,二來都是體質穩健的百年企業,只有這樣的股票能不畏景氣循環,確保股價長期以來能持續往上攀升。
而國內因為缺乏品牌大廠,許啟智認為,「傳產股」是較容易撿到便宜的領域。此外,在同業間,許啟智有個獨門絕招叫「對折劈手刀」,因為許啟智常能挑到被嚴重低估的好股票。
去年五月起,他在各大談話性節目大方報明牌「三鼎Reits」,但因為多數人對於不動產證券化商品仍感陌生,因此當許啟智悄悄獲利了結出場時,多數人還恍若未覺。
「三鼎被低估其實是很明顯的,我那時就常跟朋友講,現在的房地產我們是買不起了,但如果有人拿它七年前的價格賣給你,你買不買?從二〇〇六年成立的這檔商品,明明營建股已經漲了一倍多,股票卻還徘徊在十塊,本來就是很不合理,更不用說,它在台北精華地段兩個不動產的價值。」
許啟智舉出,其一是頂好商城一、二樓加地下一樓共兩千坪的產權,以當初每坪不到一百〇九萬,如今鄰近地段已飆破每坪七百萬,成長潛力驚人;另一精華地段是南京和復興北路的大樓,從每坪四十幾萬到六十幾萬的市價,加上又是五、六年不到的新大樓,價值亦非常可觀。
果然,三鼎期間雖然因金管會介入,股價一度跌破十元,最後仍以二十三塊三毛五賣出。但友人保守估計,許啟智光靠著三鼎,至少又是三千萬的獲利入袋。
「金管會的介入,剛好為我製造買點。」許啟智建議,投資股票一定要有獨立的想法,才不會因一時的波動而沒抱牢。
「更重要的是,」許啟智強調,「要買對折的產品,首先必須確定是名牌,而不是魚目混珠的仿冒品。」
其次,要劈就要劈在景氣已呈現反轉的產業或產品上,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聽到什麼題材在發酵,就連忙拿自己的前去賭。
「賭轉機,是創投做的事。一般投資者,只要穩穩賺就好。」許啟智分析道。
準則四:大股東投資法
常笑稱自己不煙、不酒,每天固定早上五點晨泳,唯一戒不掉的壞習慣,就試玩股票的許啟智,近幾年的投資幾乎沒虧過。
謙稱能有這樣的成績是「老天保佑」的他,認為投資要獲利,穩定和規律生活很重要,「這有助於你擁有冷靜的頭腦,做出最佳判斷。」
但其實,雖然出身公務員家庭,許啟智從小就很有生意頭腦。
八歲的他,已經能靠著自製「啟智綠豆冰」,和學校福利社搶生意。原來是喜歡吃冰棒的他,因為不想要每次下課都到當父親的校長辦公室去「看人臉色」,所以異想天開地請母親自己煮綠豆湯,再以低於福利社兩毛錢的價格賣出。
這番外快,除了讓自己荷包滿滿,也讓「合夥」的母親每天都有十幾塊的加菜金,這對當時校長一個月三百塊的月薪,可說不無小補。直到福利社老闆迂迴向父親抗議「有競爭對手」,這門好生意才被迫終止。
「啟智有限公司」再度開張,是直到國二那年,因為北部學校大舉向南部訂購蠶寶寶做教學之用,這讓許啟智又看到商機。
「這門生意唯一的花費,就是第一筆資金,和每天採桑葉的勞力活,本來覺得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許啟智分析。為了更快賺進更多錢,他回憶,當時每天回到家就是埋頭在採桑葉、洗淨葉子,餵蠶寶寶的生活裡。
「後來越養越多,變得超忙的,晚上想到隔天還得採更多桑葉,來餵繁殖得越來越多的蠶寶寶,常會睡不著。」結果這門生意,最終以北部學校忽然終止蠶寶寶教學,以失敗收場。
「國二就有經商失敗的經驗,對我來說,可能也算一件好事吧!」許啟智笑著說。因為從小就有做生意的經驗,讓許啟智對待投資的概念,常把自己想像成大股東。
「大股東不會短進短出,會耐心守住一個產品,給它足夠時間醞釀發酵。」但許啟智話鋒一轉,「台灣的投資環境,也不適合真正長期持有。像很多人長年抱著中鋼,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浪費機會成本的事。畢竟,鋼鐵這類原物料有很清楚的週期,並不適合常抱。」
許啟智認為,「把股票當定存,只想賺個幾%的人,還不如安心上班就好,因為抱著這種心態,往往連半毛錢都賺不到。」
準則五:不景氣下資金流向保守
但難道,連面對接下來可能的景氣寒冬,許啟智也一樣樂觀,認為動輒三、五〇%的獲利率如探囊取物?許啟智坦承道,即便是他,到現在投資的準則還是:「先想輸,再想贏」。
不過,即使如此,許啟智仍已經相中接下來兩、三年的新標的──「亞太電信」。
許啟智說明,亞太電信在歷經掏空案後,的確花了很長時間復原。但在大股東東元電機派出愛將邱純枝加以改造後,靠著「網內互打免費」的奇招殺出重圍,讓用戶數短時間內就從原本的一百多萬戶,突破三百萬戶。
去年亞太剛站上興櫃時,許啟智就已注意到這檔股票。許啟智分析,「電信業的毛利本來就很高,在虧損打平後,就是穩穩的賺。尤其在景氣看壞時,資金往往會集中到這類較保守的標的上。
結果,今年三月公布去年財報,亞太電信更高達三‧二五元的EPS,一舉超越遠傳的二‧七三元,預計更將讓亞太成為更多資金追逐的目標。
房產投資中間偏左
但比起股票投資,許啟智的房產投資相對保守,甚至是保守中帶點左派。
「我總覺得,如果一個產業長期以來,籌碼只鎖在少數人的籌碼,其實很難有支撐面。更何況,股票市場是產業趨勢最好的溫度計,如果營建股長期走低、欲振乏力,就代表股東也不看好,那麼該產業也會很快面臨下修。」
不過,即使相對保守,許啟智對於房地產投資,仍有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押寶在政府會注入大量資金的地段。」
許啟智分享,民國七十八年他和友人同樣以三百五十萬買了一棟房子。原本他很有把握,自己買在基隆的房子,絕對比朋友那位在新竹寶山荒山裡的別墅,增值性來得高。
想不到六年過後,友人在寶山的房子,因新竹科學園區的生活腹地擴大,增值到八百萬,而他在基隆的房子仍只停留在三百多萬,這讓他在隔年換屋時,決定將地點選在南港。
「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也看壞,但才幾年時間,已有大筆資金轉進南港。」許啟智說道。
「任何投資,大環境的起伏和趨勢,一定是最重要的。剩下的,應該只有簡單的加減乘除。」許啟智建議,如果有一個標的,沒辦法在五句話裡讓你知道它在做什麼、能不能賺錢,就很難是筆好投資。
有時候,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辦到。
許啟智對投資,對生活,乃至人生規劃的經驗談,值得你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