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文/張英傑|攝影/涂開司、湠台灣電影公司提供】
「《流麻溝15號》你看過了嗎?」,這是近來台灣影迷茶餘飯後的話題,描寫白色恐怖的台灣電影很多,但是專門描述女性政治思想犯,這可是第一部。
讓很多人意外,這部電影的女導演周美玲,以擅長描繪同志情慾聞名,這次挑戰沉重悲情的歷史題材,不少觀眾都好奇,她的創作哲學是什麼?
穿著素淨襯衫跟牛仔褲,留著俐落短髮,笑容滿面的導演周美玲走進《獨家報導》攝影棚棚拍,拍攝過程中,周美玲不須太多提點,就拍出攝影師期許的姿勢,讓攝影師讚美,「導演好會擺姿勢」。
道地哲學人 創作重思想
接受專訪時,周美玲則以充滿熱切的口吻,親切的跟記者暢談自己歷來電影的創作概念,與其說是導演,周美玲更像是個愛好哲學思考的文青。
「對!我就是個道地的哲學人」,跟許多影視科班出身的導演不同,畢業自政治大學哲學系的周美玲,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就是去民主電視台當文字記者,主跑立法院新聞。
每天例行採訪工作,周美玲耳濡目染,很快學會「鏡頭語言」,但是電視台的新聞影像「只求傳真,不求高深」,在周美玲眼裡是「缺乏美感」,她感到內心深處有一股「我有話要說」的慾望。
上班一年後,周美玲用積蓄買了一台DV攝影機,開始拍攝她有興趣的故事,進而參加影像創作比賽,有創作天分的她,每次比賽幾乎都得獎,周美玲把比賽獎金,都用在創作所需,跟日常生活開銷,「從此以後我就沒有上過班了」。
前置超縝密 劇組不敢小覷
在影視圈,導演職務普遍由男性掌握,外型嬌小,講話溫柔的周美玲,又是如何帶領自己的團隊呢?她透露她的秘訣,就是事前的縝密規劃。她一到現場,會立即跟工作人員,說清楚自己每個鏡頭怎麼拍,光要怎麼打,場景配置如何處理,讓大家明白「這個女導演不是菜鳥喔」!「我沒有電影夢!」,周美玲直言,自己沒有所謂的「電影夢」,跟一般電影導演不同的是並非為拍片而拍片,她的每部電影,就是有話要說,有意念要表達。
《獨家報導》記者提及,看過號稱周美玲「最兇悍電影」《愛・殺》,她一臉驚訝,反問記者,「那部電影很難吧?」,不斷追問記者觀後感。原來《流麻溝15號》票房相對成功,打開了周美玲的普羅大眾知名度,但是問到自己最滿意的電影作品,還是個人風格強烈的《愛・殺》,即便這部電影的票房不佳,「我並沒有因此受挫,就是哈哈一笑置之」。
《愛・殺》、《流麻溝15號》這兩部風格天南地北的作品,周美玲處理策略也截然不同。《愛・殺》的故事講的是女同志跟跨性別的小眾議題,周美玲就把故事處理得比較尖銳,想製造出不安感,讓觀眾被刺到,進而思考到以前沒想到的問題。
相對的《流麻溝15號》本身講的是,白色恐怖對無辜者的壓迫,周美玲覺得故事已經很尖銳,決定反向操作,不在電影裡面剪入太多血腥畫面,而是更著重劇中三個女性角色的細膩互動,「邀請你來觀賞好看的故事」。
我是讀書控 創作靈感由此
「我就是一個讀書控!」許多電影導演,也通常是某種風格電影的影迷,但是周美玲不同,周美玲坦言,她學會說故事,都是從文學而來,因為文學可以打開心靈敏感度,對人性探索,都會比較深刻跟精準。
身為女同志,卻認為自身經歷不精采,但是周美玲認識的人三教九流,外加大量閱讀,創作養份由此而來,不缺靈感。對她而言,最大的苦惱反而是想法太多,還有很多故事沒講出來。
創作故事前,周美玲有自己的「儀式」。她非常重視田野調查,如果發現有興趣的題材,周美玲會去拍個紀錄片,讓自己深入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正式開拍電影時就更容易入戲。
電影國際化 兩個面向要做
對於近來新崛起的串流產業,周美玲則是認為,這是迴避不了的問題。台灣電影要國際化,她認為有兩個面向要做,一個是藝術面向,另外是商業面向,這兩個都還沒有做到。
她舉以前台灣電影新浪潮為例,雖然那段時期的電影獎項上有所斬獲,但是商業票房,反而是台灣電影相對低迷的階段。她認為,台灣電影市場是自由市場,充滿自由競爭氛圍,每部國片都要跟好萊塢大片競爭,身為創作者要加倍努力。
對說故事常保創意的周美玲,下部新作是科幻影集《Q18》,再度讓大家看到周美玲的想法無限。即便她說,常在商業跟藝術之間難以取捨,但是周美玲猶如本事高強的特技演員,走過一段長長的平衡木,乍看令人捏把冷汗,卻都能安全過關。
這,就是周美玲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