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會到地方議會監督

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張宏林|圖:編輯部

什麽要監督國會?為什麽不直接監督行政院?這就要從我們憲政體制的設計談起。有別於許多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我們是以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憲法架構為基準。如同把國家重要權力分放五個籃子,各司其職相互合作,也相互監督制衡。但當你瞭解這個國家的所有法律都要經過立法院同意,所有預算都要經過國會審核通過(中央政府兩兆,國營事業、非營業基金等約七兆),人事同意權(考試院、監察院、司法院、大法官、審計長、中選會、黨產會、國家通訊委員會等獨立機構)需立院點頭,還有各項行政監督、民眾陳情輿情反應等等,你還會認為立法院該是橡皮圖章嗎?

真正深度瞭解「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簡稱『公督盟』)的民眾就會知道,雖然公督盟「監督國會」名稱看來是與立法院為敵,但恰巧相反,公督盟其實是更看重立法院的重要角色與功能,希望強壯立法院體質,強化院內法制局、預算中心、資訊處資源,以及公費助理聘用機制改善,賦予及加強立委職權行使的重要工具,如聽證權、調查權等,所以公督盟才會不斷強調「沒有正常國會,沒有正常國家」。

公督盟自2007年成立初期,先透過推動國會透明與立委評鑑手段來推動國會改革,因此在國會透明的貢獻上,更是功不可沒!陸續推動與促成,立法院議事轉播「網際網路多媒體隨選系統(IVOD)」、委員會法案與預算審議過程轉播、黨團協商直播、國會頻道(有線與無線頻道)開播等,讓立法委員在國會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在全國人民面前一一呈現,讓大家更清楚立委做了什麼。而目前立法院針對開會議程的事先公佈與議事錄、完整的逐字稿紀錄,大院會議也推出了手語服務,立法院的透明化,甚至超越了許多歐美民主國家!也因為議事透明化,立委已不敢抱著兼職心態,會議已經不是他可來可不來的!立法委員也從原來的抗拒抵制,到最後樂於主動對外分享自己質詢影片,呈現專業與努力,委員態度已經有很大改變。

至於立委評鑑從第七屆(2008年)開始評鑑至今,已經完成26次立委評鑑,目前正進行第十屆第三會期評鑑。公督盟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蒐集立院資訊以及彙整各立委辦公室提供之資料,將上述龐大的資料整合後,由獨立的專家審議小組,結合公民綜合評鑑結果,兼顧質化與量化、資訊透明等面向,共列出51項指標檢視,是目前臺灣最完整的立委工作足跡紀錄,也是臺灣歷史最長、最持續完整的立委評鑑報告。除在網站上完整公開外,並且出版《監督國會》立委評鑑專刊,這些資訊如同民間版的選舉公報,讓民眾作為下次選舉投票時的重要參考,透過「政治消費者運動」,讓標示不實、成份不明的黑心政治人物都被汰換!

那麼地方議會呢?地方議會該不該被監督?有人說臺灣議會是臺灣威權、黑道濃烈聚集之處。全國各縣市每年編列總預算加總約有一兆左右,但目前許多地方議會審議都不夠透明,讓亂象弊案從中而生!賄選、貪污、詐領、恐嚇、涉入刑案、民事糾紛的民意代表每年都有!總加不過一千席左右的議員,犯罪率高的嚇人,甚至影響想認真施政的首長。

這也是公督盟在近幾年稍微茁壯後,同時努力投入促成地方議會監督的工作,我們在2017年底與長期合作或催生的地方監督團體,組成了「全國議會監督聯盟」(簡稱『全督盟』),透過每月的線上會議分享經驗,制定行動,每季更舉辦實體聚會,進行培訓與研習交流,讓我們在推動各項議會監督工作更專業,這樣的運作模式不僅可以避免地方團體單打獨鬥,透過全國性議題曝光,也可減少地方媒體被摸頭不報導的狀況。

這次很高興能夠與《獨家報導》合作,開設專欄,開議期間也會有《公督盟國會週報》的影音節目,介紹國會每週議事重點,希望能讓更多民眾關心立法院與地方議會。如果你很難相信政治人物會自律,那麼就一起加入公民團體,扮演他律的角色,成為最穩固的第三勢力,繼續推動臺灣的民主深化。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