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簽署爭議性法案 引發釋憲聲請

圖/翻攝自總統府網站
圖/翻攝自總統府網站

獨家報導 記者林墨卿/綜合報導

總統府今(24日)下午公布了多項重要修法,包括《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修正案,以及備受關注的《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修正案。根據現行《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這些法規將自公布日起算第三日生效。

總統賴清德上午在敞廳談話中預告,將公布《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和《刑法》修正案。然而,為守護憲政秩序及保護人民權利,他也將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總統府進一步說明,賴清德在簽署立法院覆議案咨文時加註意見,指出審議程序引發社會高度疑慮,且修正條文可能違反權力分立並侵害人民基本權利。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涉及國會調查權限擴大,引發權力分立和基本人權保障的憲政爭議。而《刑法》修正案則在某些條文上存在對人民基本權利的侵害風險,這些都是總統聲請釋憲的理由。

此外,針對《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修正案,三讀條文明確自2025年起,將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金額從每年每公頃新台幣3萬元提升至6萬元,並每兩年依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進行調整。該法案在立法院審議過程中,曾引發綠營質疑為「肉桶法案」。立法院於6月14日將修正案發文至總統府後,由於府方並未立即公布,引發外界揣測行政院是否會提覆議。但行政院上周公開聲明不會針對該修法提出覆議,總統府亦在法律公布期限內正式公布此法案,完成最後程序。

這些修法的公布和釋憲聲請,顯示出政府在推動法案同時,也在積極回應社會的質疑和憂慮。賴清德強調,維護自由民主的憲政制度及保障民眾權利,是總統的責任和使命。他希望通過憲法法庭的裁判,確認這些修法的合憲性和正當性,從而確保國家的法治秩序和人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害。


更多《獨家報導》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