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殺害前女友母女判死刑定讞的黃麟凱在1月16日槍決伏法,看守所中仍有36名待執行的死刑被告,卻傳出其中30名被告的評議簿滅失,檢察總長邢泰釗在今(31)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表示,將以被告有利的原則來解釋法律,研究非常上訴在法律上讓公益能得到平衡。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8號死刑案判決明定,科處死刑之判決,應經各級法院合議庭法官之一致決。且除有證據證明各該確定終局判決係以一致決作成者外,各得請求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檢察總長亦得依職權提起非常上訴。換言之,檢察總長可就確定終局判決是否為「一致決」提起非常上訴。
不過,目前仍羈押在看守所中的36名死刑定讞被告,卻有30名被告因評議簿已逾檔案保管期限,而已經銷毀。邢泰釗對此表示,這部份沒有辦法證明說是否已經一致決,最高檢還是以對被告有利的原則來解釋法律,所以這個部分,將再綜合其他的情況,看看會不會提起非常上訴。
至於師鐸獎的陳姓女教師命案,邢泰釗說,這個被殺死亡的事情,實在是令人遺憾,一位對國家有貢獻的老師碰到這種事情,所以最高檢也分了案子在研究,看看怎麼樣,在法律上來讓公益能得到平衡,檢察官已經分案進行研究,有定論會向外界宣布。
邢泰釗曾分享偵查是一門藝術,對此,邢泰釗表示,這是當時邀請演講單位訂的題目,希望談談理想中怎麼把偵查做好,於是他就把1個偵查的實務工作者,在怎麼樣的情況是有做好準備的。邢泰釗說,1個成熟的司法人要有同理心,這真的要有一些社會歷練,第一就是要謙虛,第二是要有同理心;什麼叫謙虛,對專業的謙虛,情緒管理,然後工作專業、不斷思考,審思學習。其次,在心理建設上,可能就要抱著一個同理心;同理心講起來容易,其實要做到不容易。
邢泰釗表示,檢察官辦案件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只能想工作上盡量求無愧。邢泰釗並舉了一件令他念念不忘的性侵殺人案,迄今仍關注破案線索,他調離北檢前偵辦一件某商專的年輕畢業女生,在撫遠街那邊遭性侵殺害案,那是一件調離北檢後一直沒有偵破的案件。令他一直念在心頭的是,解剖的時候,那位死者就只有她的媽媽跟弟弟在那邊燒紙錢,以前那個殯儀館很破舊,他看見時心中很不忍,死者是漂亮的年輕女孩,被人殺害丟在路邊,整個屍體都腫脹了,好好的一個家庭就這樣毀掉了。
邢泰釗說,解剖後的1個多月,有一天突然法警通知有位女士要找他,當女士轉身,他才發現是死者的母親,她拿出一堆雜誌,裡面都是她女兒的遺體照片,還有她女兒的日記,她哭著說女兒已經被害了,為什麼還這樣糟蹋女兒。邢泰釗翻了一下雜誌,發現死者日記就是警察去她家裡蒐集資料時家屬提供的,希望能夠有破案線索。
「沒想到女孩日記中寫到希望以後能夠出國留學的抱負,竟被雜誌寫成愛慕虛榮不務實,年紀輕輕就不好好工作、想出國的評論。」邢泰釗說,看到她母親的哭訴,心中很難過,於是把2位承辦的警察找來,那案件的移送真的是2266,可以看出那些承辦的警察都沒有把心放在工作上。
邢泰釗說,那時候檢驗制度、偵查制度都不夠完備,就是兩個小隊長在辦,那兩個小隊長,看起來就是非常不專業,挺個啤酒肚,然後問什麼都不知道,這個案子來就擺在旁邊了,民國83年左右,警察大概就是拿來做公關了,就給記者抄抄寫寫,然後一問三不知,要什麼資料都沒有,當時火冒3000丈,但是就可以感覺到1個檢察官的無力。
後來,邢泰釗經常與接手的檢察官通電話分享看到什麼資料,例如看到什麼命案,就會請接手的檢察官注意一下,搞不好是同1個人做的,因為犯罪有慣常性。雖然這件刑案一直沒破,但是,死者母親哭泣的身影,雜誌評論對死家的二次傷害,讓邢泰釗印象很深刻。
邢泰釗說,檢察官就是個讀書人,怎麼樣來發揮工作的能量,第一就是要謙虛,一旦謙虛了之後,就會有人來相助,就如同他曾與李昌鈺博士在宜蘭大溪,聽到餐廳老闆講起外地人來淨灘,感動到本地人加入的故事,台灣社會可貴的心態就在這裡。
同理心也是如此,邢泰釗說,同理心來自於生活的歷練,來自於生活的力量,當人感覺到這個廁所很多人幫忙這樣弄得很乾淨,又如交通秩序,人家願意禮讓的時候,其他人當然也會感動,也會來投入社會奉獻,同理心來自於感受,大家共同願意付出,彼此互相影響社會就走向正向。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總統宣布修法恢復軍事審判 邢泰釗:範圍還不清楚會全力配合
中午來開匯/坦言「偵查公開」長期是問題 邢泰釗:早期更是不可思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