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湯圓就「腹脹、胸悶」? 中醫救急3穴位破解「食積」現象

一吃湯圓就「腹脹、胸悶」?   中醫救急3穴位破解「食積」現象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12)日是元宵節,過節求好兆頭,不少人都會吃上幾顆元宵、湯圓,但糯米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腹脹、胸悶,嚴重者還會覺得噁心嘔吐,怎麼辦?中醫師建議,此時不妨可以按摩身上「陰陵泉穴」、「腹結穴」、「地機穴」三穴位,搭配助消化的茶飲,有助緩解不適。

一般而言,「湯圓」是將糯米粉摻水濕軟後,揉糰裹進甜或鹹的內餡,最後搓揉成圓形;「元宵」製作方法較費工,得先將花生、芝麻、棗泥等甜餡料切塊後,放上舖有乾糯米粉的竹篩,再使力搖動、反覆噴水,讓甜餡裹上一層圓圓的糯米外衣而成。

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宗昇表示,湯圓及元宵的原料都為糯米粉,一旦貪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這就是中醫講的「食積」,食積的症狀包括:腹脹、胸悶、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胃酸增加等。

消化不良與脾胃功能、食量、進食速度有關。劉宗昇說,平常消化功能正常的人,因某個時期突然攝取過多食物、水分,或是進食過快、沒有細嚼慢嚥,就易產生食積。他打比方,就像道路的通車量是固定的,但突然大量湧入車潮後,會造成大塞車的狀況。

要注意的是,中醫師提醒,部分脾胃虛弱的人,即使食量正常,也容易產生食積。另外,有些人會因「特定的食物」而產生消化不良,常見如糯米製品(湯圓、年糕、米糕、飯糰、麻糬、粽子)、玉米、麵粉發酵製品、肉、甜食、油膩食物、寒涼食物等。

劉宗昇建議,一旦面臨食積的不適症狀,可以自行穴位按摩,每天至少1至2次,每次按5至10分鐘,在按壓時需有酸痛感,才能達到按壓的效果,按壓的穴位如下:

一、陰陵泉穴

功效:有消除脾濕、健脾理氣的功用,也可以緩解腹脹、水腫、腹瀉等症狀。

位置:小腿肚近大腿交界處側邊,往前約一指寬凹陷處。

二、腹結穴

功效:此穴為腹氣所結聚處,有調氣理腸的功效,可緩解胃腸脹氣、消化不良、便秘等。

位置:下腹部,肚臍旁開,距前正中線4寸處。

三、地機穴

功效:按摩此穴位可暢通脾經的氣血,改善腹脹、腹痛等脾胃疾病。

位置:在陰陵泉穴位置與內踝尖連線上。以側坐或仰臥姿勢,從陰陵泉穴往下4橫指,在脛
骨內側緣處。

劉宗昇說,也可以用烏梅(20公克)、洛神花(20公克)、荷葉(10克)、冰糖(適量)用1200公克的水,煮滾25分鐘,放涼後飲用,可有助消化。不過,此茶飲空腹不宜大量飲用,孕婦及哺乳婦女亦不宜飲用。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開學病毒培養皿!童染諾羅僅一天 全家四口團滅「拉」進醫院

馬偕醫院驚傳「勒索軟體」攻擊! 一度500多台電腦當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