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推動的「台北青年海外實習計畫」近日引發討論,部分市民質疑該計畫的必要性,認為台北市資源豐富,不應再優先獲得補助,而應將預算擴大至全國,讓更多青年受惠。然而,也有市民反駁,強調台北市並非人人富裕,政策應兼顧不同社經背景的年輕人。
有民眾在網路上發文表示:「雖然我是台北市民,也是這個計畫的受益者,但想想還是很不爽。台北市真的需要這個計畫嗎?我們已經是首都、直轄市,資源相對豐富,但我擔任志工時,看到外縣市國中小的資源明顯少很多。今年一月通過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也沒有解決區域發展不均的問題,政府還是把錢倒給台北市。這種海外交流計畫應該多留預算給中央執行,讓全國青年都能申請,不是更好嗎?」
該發言引發討論,有人支持其觀點,認為政府資源應更均衡分配,尤其是考量到台北市在經濟與教育資源上已具有一定優勢。然而,也有市民反駁:「不是每個台北市民都是有錢人,有些人家裡只有一間房,薪資也只是貧窮線上下。這樣的補助對於社經條件較差的台北青年來說仍然重要。」
台北市議員詹為元表示,住在台北市不代表所有市民都是富裕的家庭,許多年輕人仍需靠政府的機會來拓展國際視野。他指出,台北市內部的貧富差距仍然存在,許多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並不如外界想像般優渥,因此類似的海外實習計畫是難得的機會。
「我們可以討論是否要擴大計畫範圍,但不應該因為台北市的整體經濟條件較好,就假設每位市民都不需要這樣的資源。」詹為元認為,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共同思考如何提升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同時確保弱勢青年不會因政策調整而失去機會。
對此,台北市政府青年局回應,「青年赴海外實習計畫」已與超過10家橫跨美、亞兩大洲的企業與機構合作,目標是支持青年投身國際職場,拓展職涯發展的可能性。青年局強調,該計畫本就優先考量資源較少的青年,並從寬認定申請門檻,以確保更多有需求的青年能夠受惠。
針對部分民眾討論申請資格問題,青年局回應,計畫雖然由台北市政府推動,但考量部分青年可能未設籍北市,但在市內就學或就業,因此申請資格一向從寬認定,以提供更多元的參與機會。
青年局表示,中央與地方的政策本就應該「分進合擊、各有側重」,地方政府的職責是針對城市發展需求,規劃符合市民利益的政策,與中央政策並無衝突。
青年局強調:「執一國之政者,圖一國之利;執一城之政者,謀一城之福」,顯示市府推動該計畫,旨在為本市青年創造更多元的國際發展機會。
照片來源:詹為元粉專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