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台灣「環境問題2.0」時代 簡又新:需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遷

中午來開匯/台灣「環境問題2.0」時代 簡又新:需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遷
中午來開匯/台灣「環境問題2.0」時代 簡又新:需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遷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10)日接受《匯流新聞網》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他表示,離開政府後,希望能替國家的土地多做些貢獻,因此選擇投入永續能源的工作。

簡又新指出,很多人提到「永續」時,會聯想到過去他擔任環保署長時所做的環保工作,雖然確實包含環境,但永續的概念遠不僅於此。永續發展涉及3大面向:經濟發展、環境永續,以及社會公平正義,這3個層面缺一不可,如果一個國家要達到真正的永續,必須平衡這3者,不僅僅是處理環境問題。

簡又新說明,聯合國自1987年以來對「永續」的定義明確指出,永續發展是指我們這一代人在享受資源時,不能危及下一代的需求與發展,這個概念也延伸出「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17項具體指標,涵蓋經濟、社會及環保3大領域。因此,討論永續問題時,必須將這3者綜合考量,而非單純聚焦於某一個層面。

簡又新回顧台灣的發展歷程,指出台灣在經濟起飛時期,即亞洲四小龍時代,重視經濟發展,但卻忽視了環境的保護,導致環境問題惡化,後來才有環保署成立以收拾殘局。隨著時間推移,台灣在經濟、環保和社會層面之間不斷拉鋸,時而偏重經濟,時而側重環保,而社會的公平正義則經常被忽視,導致勞工就業、公平正義轉型等問題凸顯。

簡又新強調,要在經濟、環境和社會3者之間取得平衡非常困難,但這卻是永續發展的核心挑戰。因此,台灣在追求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必須以更綜合的視角來看待問題,確保每個面向都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發展。

簡又新表示,回顧他在1987年擔任環保署長的經歷,當時台灣正處於一個收拾環境殘局的關鍵時期。那段時間正值戒嚴時代,雖然人民的抗議活動風險極高,但由於環境惡化已達無法忍受的地步,許多人依然選擇冒險進行示威,甚至包圍工廠表達不滿。

簡又新說,尤其是在南部的石化工業區,當地居民的生活被工廠排放的臭氣和污染嚴重影響,周邊的河川甚至變成「彩色」,家園不再適合居住。那時的台灣,無論是空氣還是水源,都被嚴重污染,民眾的生活質量因此大幅下降。

簡又新回憶道,那個時期的台灣雖然經濟成長迅速,但環境卻付出了沉重代價,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被犧牲,社會、經濟和環保3者失去了平衡。這種情況激發了大規模的環保抗議,迫使政府不得不重視環境問題,進而推動了環境政策的轉型。他說,隨著幾十年來人民與政府的共同努力,台灣的環境狀況已經有了顯著改善,如果與一些國家相比,台灣的環境品質相對來說還算不錯,雖然與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仍有差距。

然而,簡又新也指出,現今的環境問題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單純。早期的環境問題主要是通過「五官」就能感受到的污染,比如惡臭、煙霧等,但如今面臨的挑戰更為複雜,涉及到更多深層次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這需要更全面的政策和更深遠的思考來應對。

簡又新解釋,過去的環境問題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像空氣污染、噪音、惡臭等,都是人們能用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聞到的具體污染,而當時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特定地區,像高雄、台北、台中等城市,都是地區性的挑戰。他說,現在我們進入了所謂的「環境問題2.0」階段,這些問題變得更為隱蔽,五官無法直接感知。例如,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的罪魁禍首,但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這種污染。

簡又新強調,過去14個月是人類歷史上最熱的時期,接下來氣溫可能會繼續上升,造成全球範圍內的洪水、乾旱和冰山融化等現象,這些問題是「看不見」的,但卻真實存在,並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簡又新指出,現在全球面臨的能源問題,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它同時牽涉到社會和環境層面的挑戰。他強調,現代能源問題已經進化到更高層次,不僅要解決「有沒有電」的問題,還要考慮到電力的來源是否綠色、環保,而他也回憶起過去人們燒柴、燒煤的日子,如今即便是天然氣這樣被視為相對乾淨的能源,也面臨著二氧化碳排放的挑戰。

簡又新表示,解決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台灣的能力範圍,需要全球的合作,因為二氧化碳的問題是全球性的,各國都必須承擔減少碳排放的責任。因此,從永續能源的角度來看,這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能源供應問題,而是一個攸關人類生存的全球性議題。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指京華城案關鍵公文遭刪改 許淑華要柯文哲交代真相

中午來開匯/指我國訴訟制度易造成「押人取供」 高涌誠:常先強制處分再搜集證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