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字!全台8月熱傷害送醫大增6成 醫曝傷腎嚴重後果

最新數字!全台8月熱傷害送醫大增6成   醫曝傷腎嚴重後果
最新數字!全台8月熱傷害送醫大增6成   醫曝傷腎嚴重後果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真的得小心「熱」到送醫!衛生福利部今(2)日公布最新統計,剛過去的8月份,因為熱傷害送醫人數總計716人次,比去年同期8月大增超過6成。國內醫師進一步提醒,面對高溫時,除了全身性發炎反應,人體也會因大量流汗、蒸發等導致水份快速流失,若水分補充不及或不足導致脫水現象,也是影響腎臟功能,造成腎臟損傷的一大危機。

衛福部統計,今年8月截至8月31止熱傷害送醫人數總計716人次,比對去年8月的442人次,增幅達到6成1。而統計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份缺乏所致之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其他特定之熱影響、熱及光之影響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表示,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天氣一年比一年更熱,而氣溫跟內臟健康也有關係,炎熱氣候所導致的熱危害可能對戶外工作者,甚至中年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造成危險。

謝至同說,熱危害包括像是熱衰竭、熱中暑等因外界溫度上升,導致身體調節失衡的狀況。正常狀況下,人體有自我調節的機制,人體體溫大約維持在36度、37度,一旦身體對熱調節能力下降,核心體溫上升過快,散熱機制失衡,炎熱高溫可能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若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缺水、脫水)是兩大造成腎臟損傷的主因。

有些人要特別當心!謝至同點名,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的工作類別,例如:軍人、戶外勞動者、農林漁牧、建築工程等或一些密閉空間者、運動選手等都是危險族群,其他像是過度肥胖、年長者、孕婦甚至嬰幼兒也都具有風險,面對炎熱高溫,身體調節能力較慢都要特別注意。

另外,醫師強調,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患者或罹患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及慢性腎臟病也都屬於高風險族群。

謝至同說,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主要是透過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的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來進行調節,因此無論哪個族群一但出現熱傷害,症狀大多相似,例如:全身無力、頭痛頭暈、口乾想吐甚至肌肉抽筋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甚至意識不清或昏迷,這就比較危險了。尤其,腎臟是負責維持人體液體平衡的器官,因此對極端高溫特別敏感,熱傷害還可能產生併發症橫紋肌溶解,橫紋肌溶解是一種急症,因橫紋肌急速損傷,導致肌肉細胞的壞死,肌肉的一些蛋白質及肌球蛋白滲漏,進入血液中並出現在尿中,若沒有即時治療,肌肉破壞的太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是嚴重的急性腎衰竭。

醫師提醒,炎熱天氣下,除了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之外,也可以透過平日的飲食管理「三多三少: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感染抗生素治療不用住院! 健保「在宅急症照護」162小組全台上路

9月新制來了!新冠肺炎改名 健保納46項達文西手術、最多省12萬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