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研究「兒童網路霸凌疫情後變高!」 網路霸凌高峰小6到國1

WHO研究「兒童網路霸凌疫情後變高!」   網路霸凌高峰小6到國1
WHO研究「兒童網路霸凌疫情後變高!」   網路霸凌高峰小6到國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網路霸凌」變得比疫情之前更多了!董氏基金會今(27)日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區2024年3月發布的《學齡兒童健康行為》(HBSC)研究結果指出,有大約16%的11至15歲兒童遭受網路霸凌,此數據高於四年前的13%。專家認為,這可能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使用明顯增加有關。

現代人早離不開網路,研究顯示,年輕人每天上網時間長達6個小時,但董氏基金會提醒,暑假期間若兒童青少年長時間使用網路,出現行為或情緒反應有別於以往,當心他們可能正遭受網路霸凌傷害。

WHO該研究數據包含了歐洲、中亞和加拿大等44個國家的27萬9千名兒童和青少年,了解青少年間的霸凌和同儕暴力模式。研究結果顯示,15%的男孩和16%的女孩最近幾個月曾被網路霸凌過一次;11%的男孩和女孩表示,在過去幾個月裡,每月至少在學校遭受兩到三次的霸凌。

研究也指出,每8個青少年中就有一個承認曾對他人進行網路霸凌。在多數地方,網路霸凌的高峰在男孩是11歲、女孩是13歲;男孩在霸凌行為上表現出較高的攻擊性和身體衝突的傾向,而女孩間霸凌的增加主要是透過網路霸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顯示,近6分之1的兒童遭受網路霸凌,身處於網路時代,與其限制兒童使用網路,不如教他們在使用網路前先設立好社群互動的界線,家長可參考Cyberbullying Research Center網站提供的12點建議引導孩子:1、不要發布或發送任何會讓他人感到尷尬的內容;2、建立正面的網路形象撰寫積極、發人省思的內容;3、不要洩漏地址、電話、生日等真實身分;4、發文或互動時考慮他人感受;5、勿在論壇、聊天室等網路公共空間發洩或抱怨;6、不隨意接受陌生人的追蹤請求;7、設定社群隱私和偏好隱密內容僅供信任者瀏覽;8、情緒不穩時切勿發布或回覆任何內容;9、設定複雜的密碼且不在公共空間存取以確保個人資料安全;10、不要隨時暴露自己的行蹤;11、定期在網路上搜尋自己若發現個人訊息請刪除;12、避免過度分享自身生活。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研究發現過去4年網路霸凌增加的比例很高,可能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使用明顯增加有關,傳統霸凌需實體接觸,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而網路霸凌隨時可能發生,且常一傳十、十傳百,甚至捕風捉影,影響無遠弗屆。

吳佑佑說,研究同時發現,網路霸凌高峰在小學高年級到國中一年級階段,這時期的孩子同理心發展尚不成熟,感同身受的能力不夠,網路霸凌行為就容易發生,再者,孩子在網路世界與現實生活不同,看不到語言對別人造成的傷害,不懂得站在他人立場設想,無法透過他人反應改變自己的行為。建議父母和老師須準備好應對,像是和孩子約定使用的頻率、設定健康的網路使用界線等,以避免網路霸凌以及3C成癮。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超級夏天」單日近50人送醫! 6月熱傷害563人破去年紀錄

7年來首見「夏季流感」燒起來 破天荒!全台擴大公費用藥1個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