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國會改革覆議案曝光台灣政治正陷入怪圈

【投書】國會改革覆議案曝光台灣政治正陷入怪圈
【投書】國會改革覆議案曝光台灣政治正陷入怪圈

許哲銓/自由撰稿人

本週,令人矚目的國會改革案進入最關鍵時期,6月21日將在立法院進行表決。民進黨黨主席賴清德一聲令下,6月14日首站在花蓮展開「反濫權、護民主」的宣講活動,反制國民黨和民眾黨在立法院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國民黨這邊也不甘示弱,主席朱立倫宣佈,預計將舉辦上百場說明會。場面熱鬧好像開啟新一輪的選舉,讓普通民眾產生懷疑,這不是剛選完?

2024年總統大選剛過去六個月,距新任總統的就職典禮才過去一個月,就連距離九合一選舉,也還有二年多的時間。新總統新內閣剛剛上任,還未出任何政績,就再為下一次的大選摩拳擦掌。

賴政府拒絕接受立法院藍白聯手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提出覆議案之餘,更發動側翼在各地展開罷免立委行動,下鄉宣講,企圖搶回立法院多數席位,為2026年的九合一選舉造勢。綠營在鄉下的宣講會,宣誓要罷免藍白營立委的原因,既不是立委官員能力不佳也不是醜聞纏身,而是以罷免的概率去選擇對象,令民主精神蒙羞。國民黨身為在野黨,最大職責是監督政府保障人民利益,國會改革最初的願望也是查清弊案,現在民進黨為一掃雙少數政府陰霾,正需要一場衝突提高士氣,因此以街頭運動的方式召集青鳥。面對民進黨的宣戰,國民黨也開始忘記國會改革初心,掉入圈套,同樣下鄉演講,號召藍鷹國會門口集合。

在以前,不論是九合一選舉還是總統大選,多數只提前半年開始準備。現在台灣的政治,已經陷入怪圈,朝野惡鬥加劇,政治人物不是正在選舉,就是在去選舉的路上。

對外,國際形勢波譎雲詭,兩岸關係降到冰點。對內,高房價、高通脹、貧富差距達66.9倍,轉型AI關鍵時期卻凸顯出電力不足,缺電漲價雙重打擊。在內外環境的雙重挑戰下,民進黨政府卻選擇與在野黨零和博弈,雙方的首要任務均變成盯緊對家勢力,爭取罷免立委,替未來選舉佈局。

執政黨抹黑、抹紅在野黨,導致朝野對立更加嚴重,未出政績,選舉造勢活動先行,行政院以七大理由提出覆議,然而全部都是文宣式口號。多數政治人物做事溫溫吞吞,一講到意識形態的話題,所有人都來了精神,喊話男女老少走向街頭,氣勢一個比一個足。但真正從台灣的產業轉型失敗、經濟不振、青年低薪等結構性問題去找原因,敢於大刀闊斧去改革經濟的政治人物少之又少。

政治口號淹沒整座島嶼,政治人物嘴上比誰都厲害,台灣青年所痛恨的低薪、經濟不振等現象,以及台灣的根本問題,在一屆又一屆的選舉中被當做口號響亮喊出,但又在選完後,被意識形態、對立衝突所掩蓋。

賴總統在就職典禮上提出「以新思維看待三黨不過半,朝野共同承擔挑戰、政黨合作、國家踏出穩健步伐」美好景願。但現實卻是朝野割裂,青鳥藍鷹水火不容。公民之間的互不信任正在朝野亂鬥中加劇,以社會割裂增加政黨凝聚力,是民粹主義精神而非民主國家精神。台灣政治陷入的怪圈,唯一解法,即各自政黨及政治人物回歸為民初心,把國家人民利益放在自己政治前途之前。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王世堅為勞保財務拉警報請命值得讚揚與鼓勵

【投書】回應民意期待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訂刻不容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內容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