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嗎?吃飯習慣「大小頓」 醫警告:膽結石容易找上門!

是你嗎?吃飯習慣「大小頓」   醫警告:膽結石容易找上門!
是你嗎?吃飯習慣「大小頓」   醫警告:膽結石容易找上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年疫情解封,國內門診「一類病」悄悄變多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任黃郁創表示,疫情後旅宿業和餐飲業開始復甦,不少民眾外食邀約不斷,大吃大喝,各式腹痛腸胃疾病問題不斷在醫院門急診出現,膽結石甚至膽囊炎就是其中一個大宗。

黃郁創指出,造成膽結石的成因有很多,與種族、性別(女性較高)、懷孕、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病患者、腸道手術後及缺乏運動有關,但最主要成因是飲食習慣。

黃郁創解釋,膽囊位於右上腹,肝臟下方,肝臟製造膽汁經由膽管至腸道幫助脂肪消化,而膽囊位在膽管旁可儲存膽汁,就如同位在長江旁的洞庭湖一樣,可調節長江水量(雨季吸水儲存,旱季則出水),如果喜好常食用高脂肪類食物,膽囊就必須不斷儲存、收縮,這會造成膽汁被濃縮而過飽和,就會形成膽砂、膽石。

另一種不良飲食習慣,黃郁創說,台語俗稱「大小頓」,即空腹很久後去吃大餐,也會造成膽汁濃縮而過飽和,形成膽砂、膽石。所以要避免膽結石,一定要避免高卡路里、高油的食物,還要三餐定時定量。

黃郁創強調,膽結石的患者若無膽囊炎症狀,不一定要治療,定期追蹤即可。至於膽結石溶解藥物,療效對東方人並不一定,使用上較有爭議。膽結石的患者若有膽囊炎症狀,包括上腹痛、噁心、黃疸、發燒、畏寒等,就需積極治療,合用抗生素及手術。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長期下背疼痛? 這些警訊出現小心「僵直性脊椎炎」

空腹怎麼也脹氣? 醫師揭小心「一因素」背後搞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