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一定嗜睡、打鼾? 研究驚曝台灣老人集中「兩表現」常誤判

睡眠呼吸中止症一定嗜睡、打鼾?   研究驚曝台灣老人集中「兩表現」常誤判
睡眠呼吸中止症一定嗜睡、打鼾?   研究驚曝台灣老人集中「兩表現」常誤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人家難安睡,各國研究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有一半都有睡眠困擾,而干擾睡眠品質的一個重大元凶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國衛院今(19)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更發現,在台灣的高齡長者往往沒有明顯的嗜睡、打鼾等症狀,反而偏向以失眠與無症狀者較多,導致臨床上容易被忽略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鄭婉汝醫師研究團隊,是與冰島NOX公司研究團隊、哈佛醫學院研究中心及中國醫藥大學睡眠中心主任杭良文合作,針對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探究其病理成因以及相關的症狀表現。

鄭婉汝指出,有睡眠障礙的高齡長者非常普遍,據統計,一般成人約有15%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但60歲以上民眾則有高達70%的男性和56%的女性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健康甚鉅,除了會提高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之外,也與認知功能退化、白天精神不濟導致意外有關,是高齡長者健康一大威脅。

鄭婉汝說,團隊是著手分析台灣不同年齡層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的病理成因及症狀,結果發現,有3種常見於台灣人的病因特徵,其中,高上呼吸道結構塌陷性併呼吸模式不穩定的患者容易嗜睡,覺醒閾值低常伴隨失眠症狀;上呼吸道肌肉功能弱的患者則無特殊症狀;高齡長者的症狀以失眠與無症狀者較多,病因則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

影響所及,鄭婉汝提醒,高齡長者可能沒有一般人熟知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即明顯的嗜睡、打鼾等,而容易被忽略,而對於病理特徵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的長者,研究團隊建議可以選擇能穩定呼吸模式的內科藥物給予治療。

鄭婉汝說,過去要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需要到睡眠中心進行整夜的睡眠多頻道檢查,以平均睡眠呼吸中止指數來判斷嚴重度,每小時5次以上即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時配戴正壓呼吸器雖為有效也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但病人不易耐受,因此治療的依從性偏低,近年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與病因因人而異,新興的個人化治療方法,例如上呼吸道手術、藥物治療,可以針對不同的病因來處置,病人的接受度更高。

鄭婉汝強調,良好的睡眠除了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同時也進行細胞修復、重整代謝及免疫機能,減少身體發炎反應及心臟負擔,改善精神及心理狀態,提醒高齡長者不要忽略了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威脅,應及早發現,及早與醫師共同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減少試誤的醫療成本與時間。

睡眠呼吸中止症一定嗜睡、打鼾? 研究驚曝台灣老人集中「兩表現」常誤判 7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4顆=1碗飯!春節最後變胖陷阱 湯圓元宵這樣吃熱量大減40%

北市老人免費健檢來了! 6萬名額「這天」開搶、新增測骨密肌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