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目睹殺人及火災傷亡事件者 民團:柔性無縫接軌長期支持與陪伴

療癒目睹殺人及火災傷亡事件者 民團:柔性無縫接軌長期支持與陪伴

療癒目睹殺人及火災傷亡事件者 民團:柔性無縫接軌長期支持與陪伴
▲示意圖來源:heliofil/Pixabay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針對社會每逢事故發生,例如目睹殺人與火災傷亡事件後,常見地方政府透過「一案一社工」、「一案到底」的服務策略,陪伴被害者及其家屬,台灣司法社工學會表示,表面上用專責、專人服務每個家庭,只是暫時維穩風險與安定人心,但每個受害家庭需要的豈止是「一個人的短期服務」?國家應重視司法社會工作,用專業為被害者提供支持。

學會分析,尤其在現行台灣司法體制下,判處極刑與執行都是困難的,若判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被害人家屬就必須長年活在可能再次被害的陰霾下,戰戰競競地活下去,等著加害人可能哪天申請假釋出獄,擔心自己是否會變成下一個受害者,漫長生活的天天煎熬,在案發幾天過後,媒體不再報導時,還有誰關心過他們的需求嗎?

談到故意殺人案、長照悲歌、傷害案件,學會指出,一件件後續都面臨冗長的司法訴訟、心靈創傷復原、家庭生活重建等多重議題不說,從案發初期開始,檢察官與法醫必須相驗,家屬面對犯罪被傷害的遺體,不僅無法承受,在殯儀館休息室的長時間等待,焦慮不安的心情,充滿困惑的心情。在一戶一社工的貼心服務初衷下,所有的社工都有基礎的災難社會工作、急性創傷與創傷知情、司法訴訟流程有個基本的概念。

專業分工將一個家庭拆解成多個專業領域,不同的社工同時服務一個家庭,對服務使用者與家屬而言,常搞不清楚服務提供者是誰,來自哪個單位,甚至以為有很多志工來家裡關懷。學會表示,兒童青少年、婦女、老人、身心障礙等各領域不同,發生事情後成為弱勢家庭,不會只有單一問題的需求。

學會指出,為改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屬的服務,警政開啟犯罪被害保護官的制度,為的就是在第一時間有單一窗口,立即將案件分流,評估家屬的需求,分別轉介社會局與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學者後續研究發現,此制度柔性不足,仍有改善空間,於是加入婦幼隊家防官的協力,讓更柔性、轄區在地的家防官第一線介入,不只在案發當天與被害家屬成立群組,幫助家屬可以及時取得辦案動態的資訊權,同時轉介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工作人員也會立即啟動至殯儀館的服務,為漫長的司法訴訟及心理創傷復原即時承接,一路相伴提供被害家屬從假扣押、偵查、刑事一審、民事損害賠償、及未來可能面對的司法訴訟任何問題。

有鑑於此,學會提出訴求:1、各級政府及網絡單位應提供完善培訓制度與支持系統,奠定重大案件或災難型服務的處遇社工司法專業知能,促使服務真正貼近被害人的需求,減少一線社工專業無力感與崩熬耗竭;2、社安網的網絡協力,不應僅局限於體制內的調度,公私協力與跨專業網絡的合作與分工才是落實服務的基礎。各級政府應串聯司法體系與社政服務系統,積極建構社區為基礎的犯罪被害人權益維護合作網絡,讓重大案件被害人能獲得充分的柔性且無縫接軌的長期支持與陪伴;3、各地方政府應將重大案件被害人的社區支持與保護機制納入預算,自行或委託辦理社區個案管理業務。

照片來源:heliofil/Pixabay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從大局為仲變溜之大吉 鄭麗文酸陳吉仲為民進黨選情請辭

陳吉仲、林聰賢請辭 陳琬惠質疑利用政務官辭職方式逃避監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