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國造潛艦是威懾,還是赤字?

【雁默專欄】國造潛艦是威懾,還是赤字?
【雁默專欄】國造潛艦是威懾,還是赤字?

雁默/自由撰稿人

國造潛艦預計本月下水,國民首先應該知道的是,下水不等於交船,更不等於服役。按一般流程,有輿論給出例證,美國潛艦德拉瓦號(SSN 791)於2018年命名,下水,2019年才舉行第一次海試,以及交船。

換言之,距離此艘潛艦形成戰力,恐尚需一年至兩年間。

由於台海局勢緊張,近年圍繞在「武裝台灣」的話題極多,而美國有意將焦點放在不對稱作戰上,敦促台灣各政黨逐漸形成「備戰才能避戰」的共識,無論此潮流是順流或逆流,它最終體現在「112年度國防報告書」上。

然而,「112年度國防報告書」洋洋灑灑185頁,卻只有一句話提及國造潛艦 —— 籌建新一代潛艦並提升劍龍級艦戰鬥系統,強化水下戰力 —— 且在113年度國防預算書中,亦未提及相關規劃,故而引起媒體揣測,此型潛艦是否真會量產?

大哉問是:國造潛艦到底有沒有用?

談國造潛艦到底有沒有用,涉及兩個層面,其一是政治層面,其二是軍事層面。兩層面都與台美政壇言必稱「威懾力」有關。本文先以政治層面看問題。

從納稅錢的角度看,第一艘國造潛艦造價近500億台幣,政府聲稱,還要造7艘,其餘潛艦造價粗估每艘約350億,8艘合計約3000億。對比112年度國防預算5800億(含特別預算),國造潛艦可謂代價不菲。因此,當然要問它有沒有用。

從政治層面看,台灣應實行「軍國化策略」,或更克制的策略,端視當政者在兩岸問題上政治解決的意願與能力。

轉頭看美國,被戰爭販子包圍的拜登政府,正被拱上軍國化的不歸路,在覆蓋全球的軍事戰略上一意孤行,這個台灣的「宗主國」,能為我們展示何種警訊?

有責任監督國防預算的美國國會是失職的,因為議員們放手讓極度浪費的國防預算(8860億美元)過關,而這與軍工產業極為有效的遊說直接相關,在這個利益網路裡,主流媒體,智庫都扮演戰爭販子幫兇的角色,以擴大敵手威脅性的模式,不斷輸出軍火文宣,好啃食預算大餅。

但也有議員尚存基本良知,以聽證會形式質疑美國防部在預算書上的澎風要價,諸如:支付 1,500 美元購買可以在沃爾瑪以 192 美元購買的醫療設備;給波音 70 美元買一枚價值 4 美分的別針;並支付 1,800 美元購買通常售價 125 美元的疫苗等等。

也有媒體尚存基本良知,在採訪五角大廈採購官員後,揭發國防部的浪費,五角大樓幾乎在所有東西上都支付過高的費用,雷達和導彈、直升機、飛機、潛艇、甚至連具體的細節 , 甚至有網路媒體指證歷歷,報導五角大廈為了一個垃圾桶支付了52000美元。

對於信仰現實主義的部分精英而言,這些都還是瑣事,真正的大錢被投擲在全球軍事熱點,金額高達數兆美元,牽涉85個國家。重點是,「投資」成效不彰,甚至與原初目的背道而馳。烏克蘭就是最現成的例子。

這類精英不斷公開要求華盛頓,應走向更克制的戰略,尋求外交解決方案來解決地區安全風險,推遲推遲五角大樓2萬億美元的新一代核武計劃,並縮減國防部花費在民間軍火販子上的公帑,以達成十年節省約1.3兆美元的目標。

不過,整張軍火利益網路猶如鋼鐵鑄成的,且複雜而綿密,現實主義者從來沒在「樽節擂台」上贏過,美國的軍國化已形同癌末。

回頭看台灣,哪個當家的與準備當家的政客團體,有能力與意願從現實考量,務實調整外交與軍事兩種層面的投資比例?我看是沒有,除了「AI機器人大軍」這個同時拉拔民間產業與軍事產業的點子有些軍民合作的意味,其餘政客都在空談威懾,以爲花了錢就嚇唬得了身形遠大於自己的對手。

如果3000億省下來,改用於推進兩岸和平的各種工程,效果怎麼可能比半吊子潛艦更差?

形容這艘國產貨是「半吊子潛艦」並不為過,因為「造艦團隊」說此艘潛艦比現役的荷製劍龍級領先十年 ….. 只領先1980年代後期的潛艦十年。

既如此,國造潛艦是威懾,還是赤字,答案不言而喻。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武裝台灣」是假戲(下)—拜登的職業摔角劇本

【雁默專欄】縱然天打雷劈 郭台銘也要辦的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