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美如其名,得天獨厚的好山好水好生態,為它贏來了國際休閒養生城市的頭銜。甌江的唯美,古村落的風華,老街的不朽都令人流連,這就是麗水。
它四季分明,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的豐沛使得植被易活,森林覆蓋率更高。加上多樣性的氣候下,少了人為的破壞與干擾,讓大量的物種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也為這個城市開啟了不一樣的觀光扉頁。
再次造訪麗水,除了風采依舊外,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那層曉霧中的迷離。此外,轄區縣內的幾處古村落,也都在歲月的洗禮下,逐一披上不一樣的面紗,其中又以楊家堂村及石倉古村最具神秘感。
唯美小村楊家堂
松陽,是麗水市下轄的一個縣,佔地1406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二十三萬,是浙江省境內古村落保存得最多的地方。
走近楊家堂村,一股原生的古樸氣息撲面而來,村口那二棵古老的樟樹,樹齡超過三百年,是整個村子的守護神,一旁的白牆上,斗大的紅字「金色布達拉宮」,像似在宣示這村子的歷史定位。日落時分,夕陽的餘暉打在這古老的土牆上,顯得格外金黃,也許這就是它之所以被稱為金色布達拉宮的原因吧!
從縣城到這個村落距離並不遠,只是因為山路彎曲又狹窄,除了自駕外,似乎沒有其他辦法。所幸道路的開發逐漸改善,目前除了攝影愛好者外,其他遊客並不多,交通應該是最大的考量。第一眼看見「楊家堂村」小小的牌子,心裡不免納悶,難不成這整個村民都姓楊?聽當地人說,這村子裡只剩不到一百戶人家,且宋姓佔大多數,村名與姓楊無關。
這兒的古建築保存得還算完善,整個村子階梯式的依山而建,一眼望去泥牆瓦屋層層堆疊,高低落差雖大卻錯落有致。從細長的石階拾級而上,看到的是村子的另一種風情,在窄窄的巷弄間彎繞,隨時都有不同的驚喜。不論是門窗上所展現的精細雕工,或是樑柱間所呈現的富麗,甚至牆體上所保留的文化氣息,在在都說明了早年村民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
這村子不僅建築獨具特色,用餐的方式也一樣。正午時分,大夥圍坐在一間古宅的屋簷下用餐,這些道地的家鄉味似曾相識,看似簡單的菜色,可是集合了村子裡好幾位人力才完成的呢!這感覺有點像臺灣早期的生活方式,哪家有事要辦桌,村民全都來幫忙。
「我們這兒就是這樣啊!這筍子是我煮的,好吃嗎?」一位大嬸在端菜上桌後和我們親切地寒暄,她說,剛去摘完柿子,聽說有一群人要來吃飯便過來幫忙了。她告訴我們,村子裡住的大多是老人或小孩,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只有逢年過節才回來,居民們自給自足也互相幫忙,平常最大的娛樂就是看鄉戲了。我們邊用餐,邊聽她說著這兒的生活點滴,對都市人而言,這是多麼難得的享受啊!
十里古宅石倉村
除了楊家堂村外,另一處最值得一遊的古村落當屬石倉了。無論歲月如何流轉,仍能在斷垣殘壁中,細數著它曾經有過的風華,以及它所歷經的滄桑。這兒的民居,也有著翹首相對的馬頭牆,乍看之下有點徽派建築的味道。進入屋內後才發覺,在歷史塵埃覆蓋下的泥牆青瓦,仍能看出它獨特的風格。那雕樑畫棟栩栩如生,置身其間彷彿進入時光隧道般,每一步都是歷史的印記,每一瞅,都是三百多年來的吟唱與低語。
山光水影步履悠悠,走著走著肚子又餓了。簡單的「石倉餐館」立在路邊,所謂的餐館,其實就是一宅院,我們在陽光下領受著居民們的熱情。
「這兒有蒸地瓜、蒸芋頭,大夥兒自個兒拿了吃,愛吃多少吃多少。」還沒坐下呢!村民便這麼喊著,不一會兒功夫,兩個竹籠就見底了。馬路旁的宅院裡擺著幾張四方桌,一旁的火爐呼呼作響,幾位村民忙著炒菜、上菜,根本分不清楚誰是老闆,誰是伙計。
「誰要飯?要幾碗?」熱心的同好在飯桶旁拉開嗓門,終於要放飯了。
「我不要飯,我只要吃飯啦!」
大夥一陣哄堂,在禁不住地瓜、芋頭的誘惑後,已有五分飽的感覺,但一盤盤下飯的客家料理上桌後,味蕾瞬間被再次挑起,這就是大鍋飯啊!人多就顯得特別好吃。
午後二點,陽光柔和些了,村民開始出門農作,砍柴、曬鹹菜、編竹簍這番農村景象,都是大夥童年的共同記憶。村子裡,老柿子樹上依然結實累累,不過這些老叢的果實,似乎沒有摘採,對村民而言,也許只是生活的點綴,是陪伴他們度過每一個更迭的季節而已。但在鏡頭下,這裊裊炊煙旁的點點橙紅,卻宛如國畫般夢幻。
那咯咯叫個不停的雞隻,在門縫間探出頭來的貓咪,荷著鋤頭的農夫,在這個古村巷弄間,構成一幅極為悠閒的畫面。老舊的竹籃裡曬著不同的作物,走近一看原來是楊梅,色澤不同於臺灣的鮮紅欲滴,感覺他們什麼作物都能曬乾儲藏似的。而客家文化的傳奇色彩,也讓人感嘆,江南最後的秘境真的非石倉莫屬了。
山水畫廊是甌江
有人說,沒到甌江就不能算到過麗水。
的確,甌江是麗水的第一大江,是浙江的第二大河流,全長三百八十多公里。清晨天微微亮的時候,江面不僅水霧繚繞,還有點點小舟在水面緩緩推進。這小舟他們稱之為烏篷船,因為船型兩頭尖尖狀似蚱蜢,也叫做蚱蜢船。每一艘船上都有圓拱型的竹棚,據說可用來擋風遮雨,船上還裝有桅桿及米白色的帆布。天寒的時節,漁夫穿著蓑衣搖著槳,隨著山嵐輕輕滑過,兩岸的小屋也似在風中低吟,這旖旎的風光,宛若一幅天然的畫卷。
隨著觀光的需求,甌江畔有了不一樣的住宿環境,其中最特別的當屬漂浮在江上的仙宮舫了。我們抵達時已經是晚上了,拉著行李走過連結通道,有點搖搖晃晃的,因為仙宮舫其實只是一大型的遊船而已。這個三層舫的設計十分周全,它結合了吃、住、賞景於一體,一般遊客可以坐在靠邊的位置,一邊用餐一邊聆賞點點帆影,任由漁家風情由遠而近再劃過眼前,最後消失在視線之外。
而我們在意的是如何在對的時間點,捕捉到想要的畫面,早起是必然的。鏡頭下的山水畫廊時而飄飄渺渺,偶爾水波蕩漾,此時這刻哪還有塵世的煩惱?隨著天色漸亮,水面的色彩也由原本的迷濛慢慢轉成藍調,等到紅暈倒映,整個江面頓時豐富起來。
「收了,收了,轉場了,另外一邊更美、更壯觀!」領隊一聲令下,大夥雖然難捨卻也不敢有所耽擱。背著裝備快步走在寒冷的江邊已經不輕鬆,還得隔著竹林樹縫觀察烏篷船的動向,發現衝過頭了,得立馬轉身往回追,到了定點大夥都還喘著氣呢!
一條江幾樣情,換個方位擁抱甌江感受又完全不同了。古村落也一樣,同樣的建築風貌,在不同的時間點觸摸,內心所激發的情感何止澎湃?這就是麗水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