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是台灣的「賞鷹」盛季。最佳的賞鷹地點|墾丁,有為數高達三至四萬隻過境灰面鵟鷹等鷹類,可供觀賞,這是一年一度賞鳥的盛事。殊不知在台灣,賞鷹,有「北觀音‧中八卦、南墾丁」之稱。賞鷹的主題鳥「灰面鵟鷹」為春秋季過境鳥,多在西伯利亞、中國東北、日本、北韓等地繁殖,每年九到十月飛往菲律賓、南洋群島、中南半島渡冬,於次年春季三到五月北返繁殖地。
「灰面鵟鷹」途經臺灣時,由南邊恆春半島分散路線,部分隊伍會經過八卦山一帶,最後由北部觀音山出海。也使得墾丁、八卦山、觀音山成為臺灣三大賞鷹重鎮。今年,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特別結合八卦山及南部墾丁的賞鷹活動,共同推廣臺灣生態旅遊。
為迎接每年春季猛禽北返過境潮,同時介紹觀音山地區的猛禽生態及在地文史,觀光局北觀處於觀音山舉辦「二○一四年觀音‧觀鷹」活動,而專為觀音山賞鷹量身編寫的「觀音觀鷹-觀音山猛禽辨識手冊」也於同日發表。北觀處表示,為了推廣猛禽保育,從民國九十二年起舉辦「觀音觀鷹」活動,每年吸引許多人潮來造訪,從此賞鷹活動蔚為風潮。
觀音山為北台灣日猛禽重要棲身地,台灣三十一種日猛禽,觀音山就記錄到二十四種。除了灰面鵟鷹、赤腹鷹等過境猛禽,觀音山尚可觀察到大冠鷲、魚鷹、鵟等。而清明過後,遷移的猛禽陸續飛抵北部,準備出海回到繁殖地。根據猛禽研究會近期在觀音山地區的灰面鵟鷹觀察紀錄,過境族群似有增加趨勢。這次,在觀音山遊客中心舉行「觀音‧觀鷹」主題活動,五月四日還有延伸活動,民眾不僅可趁此觀賞北返猛禽鷹姿,亦可認識觀音山悠久的在地文史。
觀音山位於台灣西北端,東臨淡水河,北邊即為淡水河出海口,南邊為林口台地,為遷徙猛禽春季北返時離開台灣前的最後一站,春季在此可觀察到遷徙中的鷹群。除了台灣中南部的墾丁和八卦山之外,觀音山已成為台灣北部地區最重要的猛禽過境觀察點。根據台灣猛禽研究會的紀錄,在觀音山共記錄到二十七種日行性猛禽。相較於台灣其他的春季猛禽觀察點,在觀音山雖然不容易欣賞到大量聚集的遷徙猛禽,但是具有猛禽遷徙期較長、能夠觀察到的猛禽種類較多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