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永佳|特約攝影:周元楷
童年聽父親談菜餚、入社會後跟隨外商老闆一路吃喝的多益台灣區總經理王星威說,千萬別輕忽飲食的重要性,因為餐桌正是職涯、商場一決勝負的關鍵場合!
要成為「大人」,第一堂必上的品味課,肯定是飲宴!中國人說:「民以食為天」,無論是達官顯貴或升斗小民,日常生活脫離不了餐桌;而飲食美學偏偏又是博大精深,若非來自名門貴族、或家學淵源,對於飲食的涵養,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所以,飲食品味往往也最輕易洩露一個人的社經階級、與文化涵養,焉能不重視?!
回到商場上,中國人所有的飲食概念,可說是從項羽、劉邦當年那場「鴻門宴」開始。餐桌,從此成為所有政治角力、朋友建立交情、或商場交易談判的核心場所。年輕時曾在金融業擔任業務員、後來代理美商米其林輪胎、現擔任多益台灣區總經理的王星威,在業務員時期,竟有一年正式飲宴就高達四百場!他更是開宗明義直言:「培養吃喝的能力,對於個人職涯的影響,比培養專業更加重要!」
跟隨名流選餐廳
學習商場上的飲宴,王星威認為首要是學會「選餐廳」,「餐廳背後具有重要的符號意義,所以選對餐廳、地點,比選對食物更加實際。」
台灣在每段時期,有不同引領風騷的餐廳,多半伴隨當時的時代氛圍與名人效應。例如李登輝時代,擁有蘇州庭園外觀的馥園,最顯高尚;國泰集團大公子蔡辰男,炒熱了昔日來來大飯店頂樓俱樂部、及二樓安東廳的法國菜;陳水扁當政時期,三井日式料理最夯;掌握政商一片天的辜家亦注重日式品味,開設的磯勢日本料理,成為今日名流雲集的頂級名店;近十年來,有米其林大廚進駐的店成為流行;近兩年更興起一波美式休閒風,時人流行相招來一頓「全日食(all-day breakfast)」,營造輕鬆交誼的氣氛。
所以,經營商場交際性的飲宴,不能不知道大老闆們都在吃些什麼,對於這些「隱藏版」的高檔餐飲(fine dining),平時就得搜集資料,口袋中準備一些「潮店」名單,才不致於顯得落伍。
多吃、多學、多觀察
此外,累積飲食品味無其他秘訣,就是靠多吃、多學、多觀察。
自謂「一路的職涯升官都是靠愛吃、多吃得來」的王星威,認為飲食品味一定要經歷刻意的學習,「年輕時就要盡量跟著『長輩』吃,尤其是很懂得吃的長輩;然後,要努力學會『說一口好菜』!」
在跟隨他人出去飲宴的過程中,細心敏於觀察,自能逐漸透過模仿,學會「大人」之間交際應酬、應對進退的種種做人「眉角」及「潛規則」;而平時則要多閱讀一些飲食文化的書籍,累積這方面的知識。
「因為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喜歡談旅遊、養生、兩性話題,但就是很少談正事;最重要的事,甚至是在去廁所時、一句話搞定的,」王星威指出,餐桌反而成為大家談天說地、展現個人風格之所。
這時,若學會「說一口好菜」,張口能暢談食材、烹調手法、口味異同、或講述名菜典故歷史,不但能大啟餐桌上的談興,更能適時點出自己的家學、關係人脈及知識。更有甚者,還可順勢由桌上的菜餚,「鋪陳」你即將切入的話題,引領出你真正要在餐桌上溝通之事。
飲酒見人品
「飲食」二字脫不了飲料,大人世界最主要的飲料,自然是酒。
打開台灣人的飲酒史,同樣隨潮流時有不同,從紹興、白蘭地、威士忌與紅酒,到近幾年金門高粱特別流行,也是憑藉社會名流的推波助瀾。
愛飲但不醉酒的王星威觀察道,「飲酒,有時是比喝醉,有時是比品味,目的、場合不同,一定要分辨清楚!」有時,為了表示交情深厚、或是傳達某種「輸誠」,非醉不可;但如何醉而不失態,須謹慎為之;有時,喝酒考驗的則是個人品味,也無怪乎時下許多人熱中於葡萄酒等品酒課程了。
而知道自己何時該求醉,何時該保持優雅,這,就是一種「做人的品味」。
飲宴見人品,餐桌學問大,卻是需要日積月累養成的能力,別再輕忽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