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靖宇(暢銷財經書&理財專欄作家、環宇廣播電台「趙靖宇時間」節目主持人 )
反服貿爭議期間,新聞報導、專家評論或是朋友間聊天,大家都拿韓國的經濟和台灣比,不用提年初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引爆的星星熱始終沒斷過,韓國男神一個接一個來台搶錢,你應該早已是韓國通訊軟體公司LINE的用戶,或者剛換了最新款的三星手機,總之,你的生活中很難不韓國吧?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我曾赴首爾旅遊,當時台灣的財經新聞,一再點名韓國將是繼冰島之後,可能會倒債的國家。然而五年過去,我的同學這次春假出差到韓國,這是他第一次到首爾,他很驚訝的告訴我,走在街上,怎麼感覺跟台灣很像,可是路上的車子不是Hyundai 就是Kia,一般民眾手機也只用韓系品牌,和五年前我見識到的情況沒變。
反觀台灣,台北滿街是Benz和Toyota,包括那些大聲說話的立委諸公和官員,不要說政府採購,私家轎車也很少是納智捷吧?學生腳上的鞋看到勾勾派的最多(Nike),再來就是三條線加三片葉子牌(Adidas),拉牛和阿瘦可能年輕人比較沒那麼愛吧?
回到家裡,很多家庭的電視是選Sony,用BenQ的大概很少,冰箱選對開式的LG,買東元的也不多,煮飯早改用國際牌電子鍋,誰家還用大同電鍋?挑手機肯定蘋果牌優先,Sony防水手機後來居上,HTC要往後排,這些證明一件事,台灣人最聰明,都知道用好東西。
換個角度,台灣人覺得自己還不夠好,所以比較愛洋貨,其他國家的消費者都有自認達國際級水準的品牌,所以他們愛用國貨,還有,有人說,台灣沒市場,日本有上億人口,台灣內需市場無法相比,靠自己哪捧的起來?
至於韓國人口約五千萬人,是比台灣多一倍,但絕不是多到令人垂涎三尺的市場,單單愛用國貨也不夠,所以他們決心傾國家及財團全體之力,去搶別人的市場,包括只有兩千多萬人的台灣,更不要說十億人口的中國。
於是由韓劇和韓團帶起的韓流,過去這十年,不斷吹向全亞洲,我們看到一群整得很美的明星在流口水,劇中大量行銷置入的商品想敗回家,大家都認為是今日韓國能成功站上國際舞台的關鍵之一。
可能很多朋友不看韓劇,你很難想像多部高收視的韓劇都會帶到從軍的劇情,全體軍官和士兵包括亞洲男神李敏鎬一同舉手敬禮,大喊「忠誠」,我可以想像激起多少人民的士氣,再紅的男星如Rain、玄彬,年紀一到,馬上入伍,偶像志在從軍,又不知鼓舞多少粉絲愛國的心。
其實我認為韓劇不是刻意做給外國人看的,是用於匯集自身內在的力量,不斷洗腦,同時自我膨脹,什麼都是世界級,韓國人走到哪裡都有風,用自家的品牌更是理所當然,因為是最好,何必買別人的? 很多人覺得誇張,但卻是台灣最欠缺的那一份團結力,向心力。
台灣人口沒人家多,消費力並沒有比人家差,我們一年吃掉一千萬支全家霜淇淋,買走雷神六成的貨,如果同樣的買氣是買小美冰淇林和義美巧克力脆片?台灣和日、韓的消費性電子商品也沒有什麼兩樣,台灣手機用日本面板,日本手機用台灣面板,其實通通Made in China,因為代工廠全部在中國。
我們更缺的是一個能凝聚能量的政府,雷神是出自於一家快倒的食品公司,是首相安倍數度拿著雷神自拍PO上臉書捧紅的,而都教授金秀賢能取得國家准延一年入伍的許可,總統要他用形象代言打進中國市場。
愛台灣不是嘴巴講講,卻未實際支持台灣品牌,想想韓劇精神,並不是那裡人口多就非投資哪裡,先顧好自己的市場,才能站穩腳步,進而搶別人的市場,安內而後攘外,請政府帶著大家一起Made in Taiwa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