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請蟹入甕 維護底棲環境蟹籠具大解析

*捕蟹籠具組成有:圓形籠具、幹繩、浮球與浮具。

文:林益瑞|圖:編輯部

灣四面環海,周遭從南方湧來北上溫暖黑潮水與北方陸地南下冷冽沿岸流交會,漁業資源豐富,而新北北海岸漁民為了捕撈從北方南下攝食的萬里蟹,將傳統籠具研發演變適合當地的專用籠具,屬不破壞底棲環境的永續漁法,新北市政府希望大家能多瞭解我們餐桌上的珍饈是從何而來,亦多能消費對環境相較友善的產業,好維護我們的海洋環境與資源,創造永續海洋。

*由雞籠演變而來的捕蟹籠具,是專業捕蟹漁民才有的喔!(圖片來源:萬里蟹攝影比賽佳作-謝文欽「蟹籠)。

順地演變!在地漁民求新求變研發專用螃蟹籠具

經在地漁民指出,早在民國6–70年代,新北市北海岸漁民使用傳統網具捕撈時,就已經發現台灣北部海域富貴角外海有大量的螃蟹聚集,因螃蟹多藏於泥砂、礁岩中,網具對於螃蟹漁獲效率反倒不佳,後來部分漁民採用在地取材鐵製雞籠誘捕螃蟹,因雞籠過重操作困難使產業發展緩慢,後期從韓國導入的金屬籠具,捕蟹效率好,漁民便開始使用專業籠具精進漁法並開始擴大漁船規模,捕蟹產業才開始在北海岸深耕發展,又以萬里及富基最多。

*萬里蟹捕蟹產業對於在地重要性,是很多人賴以為生的事業,圖中盤商與漁村媽媽正在幫活蟹裝袋。

萬里蟹籠具不傷螃蟹,兼顧漁民生計及海洋永續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玟表示,籠具漁法特色就在將籠具垂放置海底,兼顧誘引及漁獲的功能,不破壞海底地貌結構,又是請君入甕捕獲,可說是友善海洋漁法;再者,蟹籠不會傷害螃蟹本體,因此當捕獲到體型過小或是抱卵母蟹,釋放時能有更大的存活率,建議民眾可多多消費友善漁法的漁獲物,食用美味海鮮同時,又可保護海洋!

*蟹籠為兩進口,入口由大縮小,螃蟹進籠後就難以出籠,圖中螃蟹進籠後,在籠中移動的樣子。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