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長陳良基今(16)日在第11次全國科技會議先期報告記者會上表示,科技研究也像防疫一樣「超前部署」,今年各部會已投入新台幣30億元在防疫,科技部也培植40多個實驗室、100多個團隊進行疫苗研發、病毒快篩等研究。
依據科學研究基本法,政府每4年彙整各界意見,經全國科學技術會議討論後,作為日後科學技術政策與推動科學技術研究發展的依據。科技部提前半年搜集各界意見,透過虛實平台彙集產學研不同領域的聲音,整合出切合全球科技發展趨勢與當前局勢的方向。
為因應將於今年第3季舉辦的「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科技部於2019年舉辦超過25場全國科技發展策略規劃會議,歸納人才培育,基礎科研、產業經濟、組織制度與未來挑戰5大面向。共計超過400人參與,產業人士達140人,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出席參與。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有三個特點,包括不受限於領域藩籬或部會執掌,也希望達成跨界共識,更要廣納45歲以下青壯年世代專家學者的意見。
陳良基指出,科技研究除了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外,也要「超前部署」,才能及時呼應社會需求。目前各部會已投入新台幣30億元在防疫,科技部也培植40多個實驗室、100多個團隊進行疫苗研發、病毒快篩等研究。台灣是全球第4個把武漢肺炎病毒株分離出來的國家,也是由科技部補助的台大團隊達成的。
對於人才培育方面,面對高齡少子化及全球化趨勢,學校理工領域招生不足、科研人才流失與供需失衡等問題,動搖國內研究活動的根本。陳良基提到,需要思考如何鬆綁學位學程、提高優秀人才就讀研究所的意願、跨界人才交流彈性,以及強化外國人士來台就學、就業與定居的誘因,推動育才刻不容緩。
此外,由於資源有限,台灣1年科技預算約新台幣1157億元,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約3比7,台灣基礎研究占總研發經費比例約7.3%,低於美國、南韓、日本與以色列等國,相對偏低,故與會者建議,政府應聚焦優勢領域投注資源。
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將在第三季召開,科技部將以「人才、價值、永續」為主題,參酌科技發展策略藍圖等近年重要科技政策內容,研提討論議題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