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保險接管引爭議 賠付金額600億全民買單?!

獨家報導文:萬文隆 | 圖:取材至網路 | 獨家報導1153期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任內作風開明,得上峰賞識,榮升立委,但任內接管國寶、幸福二壽險公司,用安定基金,來救私人保險公司,引發爭議,另外,組織龐大後的官僚體制派系,往往阻礙進步,新主委宜用人唯才,才能開創新局。

管會主委曾銘宗,2013年接掌金管會主委,上任以來,一方面開放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業務,有開明自由派的美譽,受到國民黨高層的賞識,出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他在2015年8月13日,宣布接管國寶及幸福人壽公司,雖暫時平靜,但過程仍有美中不足之處。

干涉市場機制 首度接管保險公司

這是金管會頭一次接管兩家問題保險公司,國寶人壽遭接管時淨值為負252億元,幸福人壽淨值為負239億元,迄今國寶人壽淨值為負273億元,幸福人壽為負233億元,外界評估,兩家問題保險公司賠付金額將達600億元。
據某保險業者指出,先進國家如歐美,除非是全面性的金融風暴,否則不會由國家接管金融機構,而是循市場機制,讓問題金融機構遭市場自然淘汰,客戶則自行承擔風險;另一家保險業高層也表示,政府不宜在非系統性的金融危機之時,動用接管保險業的手段,用全民納稅人的錢,來填補經營不善,導致虧損的保險業,試想,當保險公司賺錢時,並沒有利潤分享,而在保險業嚴重赤字時,宜深究責任懲處。
反觀台灣,只要金融機構出問題,幾乎一律由政府來接管,難道目的只是執政者為保住政權,主管機關為保住官位?2014年8月,爭議頗大的幸福人壽,原是國民黨黨產,後因經營不善,在曾銘宗任內,決定接管,後來在安定基金挹注數百元,國泰人壽接下幸福及國寶人壽。115303501

市場尚有未爆彈 將成下個接管對象?

儘管曾銘宗曾強調,希望國寶人壽以及幸福人壽為金管會用公帑接管問題保險的最後一次。但真的能如他所期待,成為使用公帑接管的最後一次嗎?
根據保險事業資本適足管理辦法規定,RBC(資本適足率)200%,為保險法上的合格下限。金管會研擬中的立即措施,若資本適足率低於100%,則限期90天內改善,否則金管會會執行監管,若再低於50%且無法改善時,則強制接管。
但除了已被接管的國寶人壽與幸福人壽,尚有宏泰、朝陽人壽兩家體質孱弱的業者,連兩年資本適足率低於150%。所以業者指出,如果國寶、幸福人壽要是台灣最後接管的兩家,一定要建立即時糾正制度。而且,台灣也應與先進國家一樣,除非發生金融系統性風險,否則不應政府接管問題金融機構,即使必須接管,也應向問題金融機構經營者追討虧空。
更重要的是,未來金融業面臨網路等外在環境重大變革,台灣受限市場太小,金融業者過多,且同質性高的窘境,主管的金管會必須積極培育更多優秀人才,才能指引業者正確方向。
不過,據企業管理經驗,組織成立一段時間之後,官僚體制中的派系逐漸形成,升官與否,往往是派系關係超越能力,迄今成立十餘年、人數近千人的金管會,可能也不例外,不過,金管會掌握金檢金融機構的大權,更應用人唯才,才能引領金融業邁向正確的道路。
金管會組織架構屬委員會制,轄有銀行局、保險局、證期局、檢查局,以往委員是由民間攬才,但曾發生弊端,已改由部會首長兼任,金管會人事全由高普考公務員擔任,無法選用民間人才專任,其實,金管會需求專業人才,例如保險局就極需精算師,但金管會本身本缺乏保險等專業證照,似乎無法前瞻的監管保險業,主管及金檢人員必須有真才實料,才能協助金融不斷成長。
金管會宗旨是「健全金融機構 維持金融穩定 促進金融市場發展」,過去,金管會太著重除弊,未來更應著重興利,不要受到官僚體制影響,引進多元人才,才能避免全民買單的噩夢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