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解剖教學英靈追思會 身障弱勢捐大體傳大愛

(觀傳媒台北新聞)【記者蔡宇辰/台北報導】臺北醫學大學3月25日舉行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家屬們在莊嚴的會場中追憶悼念,大體老師為社會奉獻的心意也影響著親友及師生,現場氛圍令人動容。

為了順利捐贈大體,顏徐承老師及妻子吳鳳琴在十幾年前徹底改變生活習慣。吳鳳琴說,雖然與丈夫都因為身障,為了完成順利捐贈大體的堅持,兩人簽署同意書之後,就盡量保持身體健康,幾乎不用藥,喜吃美食的丈夫也因此忌口,就是希望能在生命的終程還能用自己的身體有所貢獻。

北醫大解剖教學英靈追思會 身障弱勢捐大體傳大愛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以電動輪椅代步的吳鳳琴說。當年簽署同意書後,盡量保持身體健康,喜愛美食的丈夫更因此忌口。(圖/北醫大提供)

常年受思覺失調症所苦的卓郁君,總是在能力所及之處行善,家人回憶,卓郁君見不得他人受苦,只要一有錢,她就會轉身拿去捐給有需要的人,因此身上留不住一毛錢,最後以身延續大愛。

因為癌症逝世的林正偉,是愛家、顧家的好男人,生前也常帶著家人出錢、出力,當志工幫助弱勢。

在孩子心中有著大智慧的武新敏,個性溫婉,懂得換位思考的處事態度,也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更能將心比心。

專長機械工程的張嘉宏,童年時家境清寒,但為了學習,每日堅持不懈往返學校四小時,妻子回憶,張嘉宏有許多好習慣,除了勤寫日記,決定的事也認真專注地執行。

出生於上海世家的孫靜靜遇事從不輕言放棄,永遠以正能量看待任何人事物,由於孫靜靜一直希望當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師,在女兒的建議之下,孫靜靜決定成為大體老師,讓學生透過她堅持初衷、探索未來。

因病逝世的陳宗榮,像一名打不倒的勇者,先行離世的妻子選擇以器官捐贈延續生命,陳宗榮則以大體老師傳遞大愛,父母捨身奉獻的精神也深深影響親人。

喜歡聽日本演歌的葉老師因為有讀報的習慣加上小兒子是一名醫生,葉老師在得知有大體老師的需求之後也表明想捐贈的意願,家人期許學生們能像葉老師一樣不怕失敗,有面對挫折的韌性。

楊文清因為戰亂與妻子兒女相隔兩地多年,船員的職業更讓他與家人聚少離多,已是百歲人瑞的楊文清喜歡跳國標舞,身體健朗,在得知兒子欲捐贈大體的決定之後,楊文清也隨即表達要捐獻自我,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

出生於印尼的林貴華,40年前嫁來臺灣,虔誠的信仰及滿懷感恩的心,讓林貴華決定貢獻自我,實現大愛。

莊嚴感人的追思會場,北醫大的師生們向大體老師及家屬們獻上敬意,學生們用心記錄、聆聽大體老師的生平,也以虔誠的心與專業的態度面對生命,牢記大體老師及親友們的期許,精進醫術專業,尊重生命。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